健康资讯热点评论[弃用]

转载 2009-12-07 09:01:28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12月4日央视《新闻1+1》报道,6年前,为了抢救生命,激素类药物曾被大量用于非典紧急治疗,激素的副作用导致部分患者股骨头坏死。如今,这个被称为非典后遗症患者的群体,大部分生活艰难,6成家庭变故。而且,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被习惯地遗忘了。

  因为遗忘,人们甚至不知道这个群体到底有多大,他们在怎样独自面对着命运。非典时期,全国报告的病例是5000多例,死亡300多人。现在,在北京免费治疗的仅150人左右。那么,还有多少未能进入免费治疗行列的后遗症患者,他们的境况如何?媒体报道说,即便是在北京接受免费治疗的部分患者,也仍旧忧虑后续的生活。与此同时,很多患者还受到了心理抑郁症的困扰。一份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后遗症患者中重度抑郁症患者达39%.

  “很多事情我们像暴风骤雨一般地去处理,然后暴风骤雨一般地去遗忘。”不少非典后遗症患者,正是这样被慢慢遗忘,其中甚至包括在非典时期冲在前线的医护人员。6月11日《南方周末》曾报道,一位叫许瑞芹的北京某医院护工管理人员,在护理非典患者工作中感染SARS,但自从出院后,同样患了非典后遗症的她,就逐渐“没人管”了。“这些人当年被捧为英雄,现在却无人过问,并且由于政策问题或者其他,还身陷困境”。报道说,像许瑞芹这样“没人管”的临时工,据她所知就有5个,个个境况艰难。

  关于非典后遗症患者的现状,央视的报道是源于3名大学生所做的社会调查。此前,《南方周末》的报道以及“非典后遗症病患记录者”张立洁所致力的对这个群体的关注,也曾一度让人们忆起他们。比如,人们注意到,部分患者开始在北京接受免费治疗等。但也必须承认,比这种忆起更多的还是遗忘,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该如此健忘。毕竟,他们曾和我们共同面对那次公共卫生灾难,整个国家为抗击非典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因此收获了巨大的进步。对他们,政府也好,社会也好,都有责任做更多的事。

  为此,我们需要做的,就应该是长久的制度性“后救援”,让他们在与病患抗争的同时,享有更具体、更细微的人情温暖与关怀。因为,一个健全的社会,必然要存在坚定而又永久的守候与呵护,让即使是处于最边缘最无力的人群,也会感受到人性的温暖。这样基于“后救援”的守候与呵护,首先应来自政府部门的制度性保障,并在此基础上,由民间组织完善至最细微的温暖与感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这两种力量都遗忘了他们,他们才是真的被遗忘。同样,也只有这两种力量联起手来,他们才能真的被温暖。

  那么,政府部门的制度性保障又该如何建立,才能做到不遗忘或抛弃任何患者?完善而又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体系自然是关键,这也是它基本的公共良知与使命。因此,对非典后遗症患者而言,我们在这方面的“后救援”,就是让他们的疾病得到有效治疗,让他们的生活有稳定的保障,让他们的心理抑郁得到疏导;与此同时,为所有的非典病例,建立完整的信息追踪档案,密切关注他们的生命健康,确保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永久的守候与呵护。当然,这也就需要做出更科学、更完善的制度性安排。

(责编:张蓝飞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