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热点评论[弃用]

转载 2010-03-03 09:10:02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公益性已经为公立医院改革一锤定音,但相关的操作实施,仍受到代表委员的热切关注。早报记者昨获悉,农工党提交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提案指出,统一管理和配置全社会医疗资源,建立分级医疗服务体系,才能有效缓解“看病难”。

  此外,昨日抵京的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允许公立医院提供“特需医疗服务”,而“特需服务”又实行“按钱分配”,这意味着允许公立医院搞创收,如此一来,其公益性就会掺假、打折扣。他建议,取消“特需”。

  关于问责管理

  建立“公立医院管理局”

  农工党了解到,“看病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老百姓医疗服务需求快速上升;二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包括医院地理分布和医技人员配置不合理;三是医疗服务分级缺乏引导,就医流向不合理。

  农工党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有关问题的建议》提案中称,缓解“看病难”问题,既要合理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又要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

  此外,民建中央委员杨文龙在《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建议》中直指我国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总量严重不足,普遍“学历低、职称低、专业水平低”,资质管理和专业培训管理不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运行困难。他认为,这样一种状况与国家提出的目标任务差距明显。

  农工党提出,要建立人事管理权和资产所有权相统一的“公立医院管理局”,对政府办的公立医院进行有效的问责管理,加快建立分级医疗服务体系。

  建议提出,由发改委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对辖区内的各级各类非营利性医院按照人口、地理环境、服务量和辐射范围进行统一规划配置,根据需求动态管理医技人才和大型设备,逐步解决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提高效率,增强活力。资源不足的地方,如中西部、中小城镇和农村,要加强建设;资源过剩的地方,要遏制过度扩张的势头。一个时期内,新增财政投入和医疗资源,原则上应全部投向医疗资源不足的地方。

  同时,要科学界定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加快建立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应成为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平台,大医院要注重提升医疗技术、培养医疗人才、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医学创新能力、解决疑难重症疾病诊治。

  关于“特需门诊”

  “特需门诊”让公益性掺假

  所谓“特需医疗”,多指医院在保证医疗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为满足群众的特殊医疗需求而开展的医疗服务活动,包括点名手术、加班手术、全程护理、特需病房、专家门诊等形式。

  2009年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指出,“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定价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糖尿病治疗中心院长冯世良对此不予认同。他认为,允许公立医院提供“特需医疗服务”,而“特需服务”又实行“按钱分配”,这意味着允许公立医院搞创收,如此一来,它的公益性就会大打折扣。

  他说,普通老百姓在门诊经常半夜就开始排队,可是供特定人群使用VIP病房、特需门诊却只要有钱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是导致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医院此举是把就医的病人划分成三六九等,让有钱人享受VIP待遇,也背离了医院对病患一视同仁的宗旨。

  冯世良做过很多医院的调研。他认为,公立医院开设VIP病房、特需门诊都没有必要。“VIP病房、特需门诊已经成了‘按钱分配’。如此一来,公立医院不完全是公益性的了,掺假了,不纯了。”

  对于这10%的特需门诊,冯世良认为,这是给医院创收开了个口子。“这个口子开不得。开了之后谁来监管?有句老话叫‘一抓就死,一放就活,一活就乱’,谁来控制10%?只要允许摘桃子,摘10个是摘,摘20个也是摘。”

  冯世良认为,解决病人的“特殊需求”,有办法可以解决,那就是到民营医院去。

(责编:温小军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