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艾滋病治疗新法惹争议 骨髓移植风险大

家庭医生在线 2010/12/18 11:39:22

  德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血液》月刊上发表报告称,他们通过骨髓移植疗法“治愈”了一名艾滋病患者。但这一疗法能否推广引发争议。

  德国柏林沙里泰医院的研究人员介绍说,2007年,一名40多岁的美国男性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因患白血病在柏林接受骨髓移植治疗,当时捐献者的骨髓配型不仅非常吻合,而且还有一种能天然抵御艾滋病病毒的变异基因。以往研究发现,在很少一部分欧洲人体内存在这种变异基因。

  3年后,这名美国病人已不再有白血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迹象。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这一结果非常明确地显示这名患者的艾滋病得到治愈。”

  但是,美国艾滋病病毒医学协会前会长迈克尔·扎格认为,如果将这种方法变成标准疗法,存在着较大风险。他说,目前,干细胞或骨髓移植常用于癌症治疗,但对健康人来说其风险尚属未知,因为它涉及利用强力药物和放射物摧毁人体原有的免疫系统,然后输入捐献者的骨髓,以重造一个新的免疫系统,这种疗法及其引发的并发症会提高死亡率。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主任安东尼·福西也认为,目前这种治疗艾滋病的方法还不能应用,因为费用和风险都太高。不过,它为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疗法或其他方法治疗艾滋病提供了更多线索。

(责编:尹浩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接吻会得艾滋病么?

HIV是怎样传播的? 主要途径有三: (一)性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本世纪末,经性接触感染的人数将占全部感染人数的90%(包括同性性接触在内),而且妇女占其中的大多数。这些妇女多数是有多个性伙伴者。据泰国调查,在各自有多个性伙伴者中,男性感染率是7%~9%、女性则23%。另据研究,1名健康男子同1名已感染艾滋病毒的女子发生1次性交,这名男子被感染的危险性是1/300;而1名健康女子与1名已感染艾滋病毒的男子发生1次性交,这名女子被感染的危险性变为1/100,如果这名女子原已患有其他性病,则其感染艾滋病危险性升为1/20~30。 有三类人被认为是HIV感染的危险人群:妓女;与妓女有过性交者;多个性伙伴的男男女女。 (二)血液传播 共用未灭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骨髓移植、器官移植、人工授精; 使用未经灭毒的牙科器械、针灸针,或作其他手术时通过血液传播; 可引起血液传播的其他途径; (三)母婴传播 父母双方或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都可使无辜的婴儿受害。受感染的婴儿存活时间通常不能超过2-3年,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所生婴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约占1/3。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在怀孕后,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胎盘直接到达婴儿体内,使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 怀孕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当婴儿经过母亲产道时,可以受到母亲携带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当婴儿吸吮乳汁时,可感染艾滋病。 可以肯定地回答:社交接触不会感染到艾滋病毒。这些接触包括:与感染者贴身并坐、一起办事、同桌进食、共用饮水器、共用书籍、文具、仪器、共用洗手间、共用电话、同游泳或在更衣室淋浴、咳嗽、打喷嚏,甚至握手或拥抱和接吻,这些都不可能被传染。另外,被蚊虫等吸血昆虫叮伤,接触纸币、硬币及票证等也不会被传染。 要记住的是:艾滋病毒是通过体液传播的,日常的社交接触是没什么危险的。唾液虽然也属于体液,但是唾液里面的病毒含量实在太低,不足以造成感染。

Q:这是艾滋病的症状吗?

你好,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致死性的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艾滋病诊断标准1.病毒抗体阳性2.若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1项时,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艾滋病治疗及预防 (一)抗HIV病毒药物:叠氮胸苷,双脱氧胞苷,双脱氧肌苷,双脱氧胸苷,苏拉明,三氮唑核苷,磷甲酸盐(二)免疫调节药物:a一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一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自体和异体的骨髓移植,胸腺移植,输注淋巴细胞,胸腺素,转移因子,丙种球蛋白等,借用替代疗法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但往往由于排斥反应,过敏反应导致其效果短暂或难以肯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致免疫系统异常可被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逆转,没有接受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可进行营养干预以延缓艾滋病的发病.祝好

Q:艾滋病怎样经过性传播.

患者您好,血液传播共用未灭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骨髓移植、器官移植、人工授精;使用未经灭毒的牙科器械、针灸针,或作其他手术时通过血液传播;可引起血液传播的其他途径。其中和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也是很危险的,有可能感染的。祝您早日恢复健康。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