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领驾照捐器官”为何引争议?

家庭医生在线 2011/4/28 9:06:22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有望年内实现申领驾照时进行器官捐献意愿登记。

  这意味着,居民在申领驾照时,或许将面临这样的询问:万一车祸而亡,是否愿意捐献器官?

  “领驾照捐器官”,无疑是一种进步,是一件好事,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有人说,“领驾照捐器官”,就好比“人活着,器官没了”,从情感上来说,很有些忌讳,很难以接受。

  也有人担心,现在医风医德那么糟,一旦登记了捐献医院,以后出了车祸,医生会不会见死不救,直接把我的器官摘了拿走?

  相比较而言,前者只是观念问题,尚好引导,后者引发的担心可能更大些。

  我国每年有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却只有1万人能够做上手术。其直接原因,就是器官捐献太少,公众参与度不高。

  器官捐献,是医学进步与社会文明发展的趋势。在我国,要使其成为一项制度,并真正推行下去,关键在于打消公众的顾虑,让人们从心底自愿捐献器官。

  让人消除顾虑,捐得放心,首先要加大医改力度,提高医院公信力,缓解医患紧张,增进互相信任。

  让人消除顾虑,捐得放心,还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让捐献器官的信息完全透明,让公众看得明白,瞧着踏实。

  让人消除顾虑,捐得放心,更在于完善制度建设,适当奖励捐献者、严格规范器官使用、坚决打击器官贩卖等等,这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咱们再说说“领驾照捐器官”,其实,这也不是咱们国家的首创。在国际上,公民登记器官捐献意愿的场合,也不仅仅是领驾照的时候,人们可选择的渠道很多,也很方便。

  有了广泛的宣传、完善的制度、公开的信息,人们才能放心而积极地捐献器官。

(责编:尹浩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器官移植的供求比例是多少

我国目前为止,移植的器官来源主要来自器官捐献, 还有一部分来源于患者的亲属,也就是刚刚所提到的活体器官移植的器官来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中国死亡人群中志愿捐献器官的人并不多。中国的器官捐献供求比例达到1:30,也就是说每30个需要移植器官的人群中,只有1个有机会接受到器官捐献者的帮助。这个数据说明了器官源的紧迫性,每年有许多的患者在等到合适的器官源之前就已经死亡。

Q:我刚看到捐献器官红十字会可以给10万是吗

你好,你在哪里看到的,你是要想有偿捐献人体器官的话,可以去器官移植中心或者医院,去咨询一下的,捐献器官对人体伤害很大的。

Q:为什么人体器官捐赠要“双盲”、不能让捐赠和受捐者见面?

人体器官捐赠要“双盲”,即捐赠者和受赠者双方互不知晓对方信息,这是国际上被证实的必须坚持的原则。对此,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明确规定,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医务人员泄露人体器官捐献人、接受人或者申请人体器官移植手术患者个人资料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罚。那么,为什么人体器官捐赠要“双盲”、不能让捐赠和受捐者见面? 人体器官捐赠要“双盲”,总的来说是为了避免器官买卖,同时保护患者隐私。首先,是为了杜绝人体器官的的买卖行为,不难理解。因为人体器官捐赠属于慈善行为,捐赠者不图名利,不为酬报。其二,保护患者隐私,抑制人性之恶原则。捐献器官和接受器官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节点,或是人生中一个瞬间。然而,接受者和双方家属在人生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防止在移植手术后因当事人思想情绪的变化而带来可能的风险,把好事做好,保护患者隐私很重要。再则,所有供受双方信息若不加隐私管理,可能会发生供者捐献后,发现双方经济条件差距较大,受捐者心存感激,帮捐献者一把,甚至捐献者明里暗里向受捐者索财现象。这已经背离了“捐献”的初衷,若长此发展下去,双方都会不胜其扰。 不过,有专家认为,国情不同,中国不应该完全坚持“双盲原则”,应该鼓励供受双方亲属在自愿原则下见面,这有利于用正能量推动器官捐献事业发展。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