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热点评论[弃用]

业界吁鼓励社会资本办儿科 增床位仅是救急

转载 2012-07-31 08:56:26 来源:解放日报

  突破体制限制,鼓励社会资本办儿科

  对话:解决“儿科难”要有新思路

  新闻背景

  近年来,儿科看病难日益突出。不少家长有这样的经历,一大早带孩子去挂号,到输液结束出医院已是黄昏时分。同时,申城4家儿科专科或特色医院(儿科医院、儿童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新华医院)也面临空前压力,今年1月至5月门急诊总数达230多万人次,接近全市服务量1/2,同比上升了20%左右。上周一,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门急诊实际就诊5700多人,创历史纪录,而当天挂号数超过了6000,意味着有不少患儿和家长因候诊时间太长而放弃就诊。

  提升儿科服务能力是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据悉,本市一方面要求“四大儿科”内部挖潜,通过改建行政用房为病区等办法,提升服务能力20%左右;同时规划增加床位,“四大”5年内将新增1230余张床。此外,鼓励综合性医院恢复儿科病房和急诊,规定新建医院儿科床位不能低于总床位数10%,并发掘现有二级医院儿科潜力,引导病人有序就医。

  增床位仅是救急之策

  傅贤伟:现在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家长往往带孩子去三级专科医院就诊,沪上“四大儿科”扩容,应该说很有针对性。

  孙刚:此举除了满足本市儿童需求,对外地来沪就医的患儿也是个“利好”。统计显示,今年1-5月,“四大儿科”就诊中非本市居保患儿占了54%,住院开刀近80%是外地患儿。“四大”扩容,将进一步提高上海医疗服务全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能力。

  傅贤伟:不过业内专家也指出,专科医院增扩床位只是应急的治标之策。就像道路扩容赶不上车辆增速一样,市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新增床位很快就会被消化掉,所谓“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无法根本上解决儿科看病难。

  孙刚:扩容床位也面临种种客观条件限制,带来新的难题。比如儿科医生本就紧缺,新增床位后医生增量从何而来?床位增加意味着门诊量进一步上升,相应的就医空间哪里去找?

  傅贤伟:集中优质资源加强少数大医院的做法,虽然短期内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矛盾,但从长期看却有一个根本弊端,就是形成巨大的漩涡效应,进一步压缩周边或其他综合医院儿科的发展空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各大医院的儿科发展比较均衡,不少综合性医院儿科科研、人才实力不逊于专科医院,但后来专科医院越做越大,政府投入也有倾向性,以至于综合性三级医院儿科逐渐衰落,更不用提二级医院儿科了。因此专家坦言,一味给专科医院做增量,并非儿科全面均衡发展的良策。

(责编:陈宗银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