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数字医学创造外科奇迹 胰腺肿瘤肝脏肿瘤已非“顽疾”

家庭医生在线 2012/9/24 9:52:29

  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这是每个医生的梦想。数千年来,外科医生一直渴望着有一种技术让医生能够突破人体结构的重重阻碍,看清患者的内在解剖结构,掌握疾病发生进展的情况,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上计算机处理功能强大使得外科医生们获得更多人体内部病变的信息,使得许多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重新看到治愈疾病、长期生存的曙光。

  自2002年开始,在中国虚拟人研究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钟世镇院士指导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方驰华教授开始了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研究。经过7年多的风风雨雨,数字医学在肝胆外科的临床工作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颠覆了许多以往的临床观点,甚至许多学术界或权威专家的经验之谈都被一个个在这里发生的活生生的临床实例所动摇。可以说,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胆外科正在创造着越来越多的奇迹。>>>数字医学掀起手术新革命 手术可“导航”可“彩排”

  奇迹之一:“不可切除”的胰腺肿瘤的切除术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胰腺癌在被发现时能够切除的机会已经只有四分之一;在这四分之一的胰腺癌手术患者里,能够在手术后生存5年以上的也仅有四分之一。一旦被宣判为胰腺癌,一旦被告知“不可切除”,患者无异于等待死亡,中位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

  1、湖北人彭红勇一家在中山市开了个小饭店,招了几十名工人,生意红红火火。一天清晨起床后,他突然发现自己腿脚有点肿胀不适,便来广州一家大型省级医院体检。检查结果让他和家人震惊了:胰腺癌。医生根据CT片的显示告诉他:这个是晚期,已经切不掉了。随后又去另外两家同样规模的医院检查,得到的诊断仍然是令人沮丧的。已经濒临绝望的他在翻开报纸,无意中看到珠江医院肝胆一科采用数字医学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治的应用研究,便找上门来希望一治。住院后进行了64排螺旋CT检查,影像中心同样报告:10×8×6厘米大小的巨块型胰头癌侵犯门静脉及下腔静脉。对于他来说,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就是先进的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方教授团队采用自主开发的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对他的腹腔脏器和血管进行了三维重建,他腹腔的病变情况很快便一目了然:胰头的肿瘤长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两支大血管之间,把门静脉的主干向前推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光滑O型压迹,下腔静脉被向后推挤,管腔均尚完整。重建结果给了外科医师一个新的提示:肿瘤对血管管腔是压迫,而不是侵犯,很有可能不是癌症而是良性肿瘤;既然血管看起来是完整的,肿瘤就有很大希望切除。根据这个诊断意见,医生决定进行手术。如术前三维重建所见,由于肿瘤的巨大体积和特殊生长部位,十余个小时的手术过程困难重重。最终肿瘤竟如术前估计的一样,从门静脉壁后方成功分离下来,病理检查报告为良性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手术和病理结果完全颠覆了先前几家省级医院的权威判断。而最为重要的是因为术前的正确诊断和术中的正确决策,消极等待死亡的患者重新获得了长期生存的机会。手术后至今已经9个月了,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满怀信心的返院复查,最常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那些专家都说我得了癌症没法治了,只有这个新技术告诉我得的不是癌!

  2、许多人说这个病例也许是偶然,那么奇迹的再次发生就不是偶然了。广州阿叔叶卫疆三年前在广州大型省级三甲医院诊断出胰体尾肿瘤,剖腹探查后手术医师认为是胰腺癌晚期侵犯肠系膜动静脉和左肾静脉,已经无法切除,便放弃了手术。术后叶大叔带瘤生存了一年余,精神状态、胃口还算不错,经朋友介绍来到了珠江医院肝胆一科。CT检查后,方驰华教授的团队为他进行了数字化三维重建。重建后发现,肿瘤体积较大约11×9厘米,紧邻肠系膜大血管、左肾静脉、脾动静脉,但均是压迫推挤的关系而没有侵犯的征象。根据术前三维重建的信息,医生们认为肿瘤很有希望切除;如果任凭肿瘤在腹腔内继续生长增大,患者面临的也将会是日益增加的痛苦甚至死亡,便为他安排了手术。术中顺利的将肠系膜血管、肾静脉与肿瘤分离开,没有一条大血管被损伤,病理结果报告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后叶大叔恢复的非常顺利,1年半以来没有发现任何复发的迹象。患者重新获得了新生,“癌症晚期”的诊断被推翻为“非癌症”。

  3、还有人质疑,也许在实际应用中碰到的恰好是良性肿瘤,所以可以切除并使患者长期生存。那么对真正的胰腺癌进行三维重建是不是可以判断是否可以切除?广州阿伯梁润森因为身目黄染在一家中心级三甲医院检查,医生看过CT,认为胰头部长了一个范围很大边界不清的肿瘤,已侵犯了下腔静脉和门静脉,无法切除。绝望中的梁伯一家人听说了珠江医院肝胆一科的“863”数字医学研究成果,慕名前来诊治。三维重建的结果清楚显示了肿瘤(12×10cm)虽然很大,但压迫着下腔静脉似乎并未侵犯;对肠系膜大血管亦只是压迫和推挤,没有侵犯的征象。患者日益严重的黄疸督促着医生尽快施行手术治疗,即使无法切除肿瘤也应进行胆道、胰管、肠道的转流。手术探查发现肿瘤紧紧粘连肠系膜大血管、下腔静脉,距离侵犯大血管仅差毫厘。手术成功切除了肿瘤,病理报告为“胰头腺癌”。手术后一个月梁伯康复出院,一家人的脸上恢复了往日的光彩。

  事实证明,无论是人人谈之色变的癌症,或是被权威判定无法切除的巨大肿瘤,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的辅助之下,诊断可以更加精确,决策可以可以更加准确,越来越多的胰腺肿瘤患者受益其中。

  奇迹之二:复杂难治的肝脏肿瘤的切除术

  肝癌的成因非常复杂。在中国,“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三步曲进展模式已为学术界所广泛认可。手术是唯一有望治愈肝癌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肝脏具有四套管道-“五叶八段”的复杂结构,变异繁多;并且肝脏切除必须考虑残留肝体积是否能满足机体功能需要;自从肝切除术发明以来,肝胆外科医师就不得不面对种种复杂的问题综合考虑肝脏肿瘤是否能够切除。不少患者因为肿瘤巨大、位置特殊等原因,被医生放弃手术治疗。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的引入,使医生对肝脏结构的认识不再局限与千篇一律的解剖教材和手术图谱,而是可以预先研究每位肝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的腹腔脏器信息、并精确计算肝脏可能切除和保留的体积,突破了肝切除术发展的种种瓶颈,使得肝切除术的术前决策不再成为难题。而由此带来的即是肝脏肿瘤的切除率得到提高,许多已经放弃希望的肝癌患者重新过上远离肿瘤的生活。

  甘肃人丁忠国一家来粤打工多年。一日丁大叔入院体检时发现右肝长了个巨大的肿瘤。回到甘肃省某省级三甲医院进行仔细的CT影像学检查,医生遗憾的告诉他的家人已经失去手术机会了。他的家人抱着最后的期望带他到广州,寻求更加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便找到了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检查完CT并进行三维重建、虚拟个体化分段、预切除体积计算等一系列研究后,发现肿瘤虽大(14×10厘米),但恰好对关系最密切的下腔静脉并没有侵犯;并认为在当前的肝功能条件下,进行右半肝切除可保证约35%的正常肝脏体积,足够代偿术后的肝功能生理需要。开腹探查后,发现患者肝脏肿瘤的情况完全符合术前的判断,不仅按术前制定的方案成功将肿瘤切除,还保留了必须的血管和维持功能的残肝体积,保证了手术后患者不发生肝功能衰竭。

  佛山市14岁小朋友麦颖茵一日间无意触摸到自己右边腹部有一个肿块,还隐隐作痛,便去当地三级甲等医院就诊。B超和CT检查结果令人吃惊:小麦的右边肝脏长了一个近二十公分大小、形状不规则的肿块,肿瘤之大一直向下波及到了盆腔;同时肝肿瘤指标超过正常值数千倍。初诊的医生告诉她的父母:这无疑是肝癌,而且已经波及大血管,无法切除了。一个14岁的小小身躯,怎能承受这么巨大的癌魔在身体里肆虐!小麦的家人带她到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就诊,CT检查后医生为她的肿瘤和脏器进行了三维重建。巨大的肿瘤、被挤压扭曲的血管被直观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甚至连门静脉里不到1公分大的癌栓也被清楚的重建出来。综合了所有因素,医生告诉她的家人,虽然有很大的难度,但肿瘤还有希望切除。通过计算肿瘤、预切除肝脏、剩余肝脏的体积和分析大血管的供应范围,确定了为她进行手术的具体方案。得益于充分的术前可视化评估和精确的手术决策,术中肿瘤被顺利的切除了;连门静脉里的癌栓部位和大小都和三维重建显示的一摸一样,癌栓也被清除干净。术后小麦恢复顺利,等待着她的又是崭新的人生。

  南海市西樵山人程永强年仅32岁,在南海市某三甲医院查出肝尾状叶长出一个10×7cm大的肿瘤,便到广州市某省级医院就诊。专家告诉他已经没有手术机会了,只能进行姑息化疗。三个疗程的介入治疗后,医生发现肝动脉已经闭锁,遗憾的告诉他:现在介入也做不了了,你还是“回家休养吧”。程大哥一家人并不甘心,抱着最后的期望来到了珠江医院肝胆一科。三维重建清晰显示了肿瘤的部位和波及范围,显示了受肿瘤推挤的完整的门静脉干和下腔静脉,并计算了可能切除的肝脏体积。通过综合评估,医生们认为为他进行肝尾状叶连同V、VI段切除既可保证肿瘤可完整切除肿瘤,还可满足不发生肝功能衰竭。术前的三维评估还提示了尾状叶肿瘤的特殊部位,使得医生充分估计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手术中所见完全符合术前三维模型的显示,肿瘤被顺利切除。术后程永强恢复迅速,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连为他手术治疗的医生都感叹,是数字医学技术让他得到了新生。

  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在众多外科学教科书上都明确指出:由于肝胆管深藏于肝脏内,结石的大小、部位、数量难以确定,最关键是胆管狭窄引流不畅的部位无法查明,造成处理困难,疗效不满意。就好似河流狭窄处容易形成泥沙沉积一样,肝胆管结石高残留和高复发最重要的因素是胆道狭窄无法解除造成的胆汁成份沉积,肝胆管结石病成为了一种公认的顽症。连我国“胆道外科之父”,中科院院士黄志强都说:肝胆管结石疾病治疗的残石复发率在30~40%。在肝胆外科,有患者因不断复发而反复手术10余次、20余次,饱受病痛折磨,耗尽万贯家财;许多患者病程长达数十年,最后因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而去世;结石对肝内胆管的长期刺激造成炎症反复发作,还经常导致肝胆管细胞癌,死亡率比肝细胞性肝癌更高。

  肝胆管结石的传统诊断办法主要是CT、B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D)、ERCP、MRCP、胆道镜等。B超分辨率较低,伪影重,导致医生“看不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D)属于有创检查,经常导致并发症,而且造影剂只能使结石以上平面的胆管显影;ERCP 则只能显影结石以下平面的胆管;MRCP费用昂贵,分辨率不及CT;胆道镜属于手术检查,病人须承受手术带来的痛苦和高额费用。CT虽然“看的清”结石和扩张的胆管,但因为它截面显示的特点,就连专业医生也容易辨别不清胆管狭窄的位置。因为目前种种检查手段的缺陷,目前的许多肝胆管结石手术往往“治标不治本”。

  方驰华教授的团队在肝胆管结石疾病的诊治研究中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的科研成果-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可利用CT数据对隐藏在肝脏内部的结石、胆管、血管分别重建,把原先开腹以后都无法看到的肝脏内部结构逼真再现到电脑屏幕上。在没有术前三维可视化技术之前,医生只能靠在手术中用器械或超声探查,这种操作有很大的盲目性,不仅容易遗漏结石和狭窄部位、还经常引起胆道出血。而手术前将胆道进行三维重建,医生动动鼠标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病人肝脏内部胆道狭窄的部位、形态、程度,决定“从哪里下刀”;再利用三维可视化系统的肝脏体积计算功能,计算肝脏应该“切多少”;再根据狭窄的部位和血管的走形决定胆道狭窄解除后应对胆管怎样整形——保证引流的通畅,不遗漏任何一个可能造成残石复发的因素。

  两年多以来,这项科研成果已经在超过36位肝胆管结石患者身上得到应用,其中不乏曾经反复复发、接受过多次胆道手术、饱受结石折磨的患者。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让肝胆外科医生彷佛有了一双“透视眼”,根据三维重建进行手术决策后,在手术中“有的放矢”的直接切开肝脏找到狭窄的胆道,整形后进行胆肠吻合或置管引流。手术以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直接胆道造影检查,发现结石残留及复发率竟降低至1%以下!这意味着在三维重建指导下的肝胆管结石手术可以做到“不复发,不残留”,至今为止,在珠江医院肝胆一科进行肝胆管结石手术的病人中,无一人因结石残留或复发进行二次手术。困扰肝胆外科界多年的顽症就此被攻克,堪称奇迹。

本文指导医生:
方驰华

方驰华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

擅长疾病:复杂性肝胆胰疾病诊治。[详细]

(责编:刘晓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肝内胆管结石是什么原因引起

第一、低蛋白与肝胆管结石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是形成结石的基础.饮食结构与肝胆管结石的形成有关,这在发展中国家肝胆管结石发病率较高,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第二、胆道感染与肝胆管结石普遍认为胆道感染,特别是大肠埃希杆菌感染,产生细菌源β-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在胆道感染时胆管炎性黏液物质增加,凝聚作用增强,加以有钙离子等金属离子的参与,形成以胆红素钙为主的胆管结石.要知道,肝内胆管结石长期不治疗可以导致继发感染、胆源性胰腺炎或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淤积等后果.除此之外还会产生长时间胆道感染和胆汁停留有关的迟发性肝胆管癌,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所以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治疗是不容忽视的.

Q:肝内胆管结石多为

肝胆管结石的症状因肝胆管结石病例的分布和早晚病程而异。早期肝内胆管结石分布于小面积且分散。影像学检查显示肝钙化不排除,症状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肝胆管结石分布广泛且密集聚集,造成肝萎缩和纤维化可引起腹胀、背部放射痛、发热、消化不良等症状,但一般肝胆管结石腹痛症状不明显,少数患者可引起黄疸。

Q:胆切除了,肝胆管结石可以做吗

你好,根据你的病情描述考虑是胆囊切除术后伴总管肝内胆管结石。指导意见:一般临床ercp术,对于胆总管结石效果比较好,肝内胆管结石是取不出来的,包括临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手术,也不一定能够取出来。对于这种情况,还是需要患者自己做决定。如果患者体质比较差,无法耐受手术,出现化脓性胆管炎黄疸腹痛,发热等情况可以选择ercp术支架引流。所以临床肝内胆管结石,治疗起来是比较麻烦的,一般如果是年纪比较轻,肝内胆管结石局限在一叶肝脏,可以给与肝叶部分切除术。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