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埃博拉出血热肆虐的西非,逐渐减少的新增感染者数量有再度回升的倾向,世界卫生组织对此加强警戒。世界卫生组织在10号的报告书中指出,在肯尼亚和塞拉利昂两国,2014年4月以来显示出减少倾向的新增感染者的数量在5月下旬再度回升。
截止5月24日的一周期间,两国新增感染者的人数一共达到12人。截止6月7日的一周期间达到31人。同时,两国的感染区域也在不断扩大。在塞拉利昂,总统下令在感染区域夜间禁止外出,努力控制事态。
关于西非的埃博拉出血热,虽然利比里亚在5月份已经向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该国已经战胜埃博拉,但是在相邻的肯尼亚和塞拉利昂却相继出现了感染者,形势向着与期待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
相关链接:新研究称埃博拉病毒致病性并未增强
美国研究人员9日说,尽管过去一年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病毒致死能力很强,但与40年前该病毒首次出现时相比,并没有变得更危险。
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当天在美国期刊《新兴传染病》上报告说,当前仍在塞拉利昂与几内亚零星传播的埃博拉病毒毒株,其实际致病能力可能还不如1976年在扎伊尔(即今天的刚果民主共和国)流行的毒株。
在新研究中,6只食蟹猴被平均分成AB两组,A组感染当前仍在西非零星传播的埃博拉病毒毒株,B组感染曾在1976年肆虐扎伊尔的毒株。结果显示,虽然两组食蟹猴都在感染3天后开始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但感染“老病毒”的B组第四天开始出皮疹,第五、第六天病重;而感染当前埃博拉病毒的A组直到第六天才开始出皮疹,第七、第八天病重。
此外,埃博拉患者通常都会有肾损伤,但A组出现肾损伤的时间也同样比B组晚两天。
考虑到此次西非埃博拉疫情的死亡率为50%,而1976年埃博拉疫情死亡率高达90%,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似乎可以得出结论,与其他埃博拉病毒毒株相比,此轮西非毒株的致病能力并没有提升。”
曾有专家指出,此次西非埃博拉疫情失控,是由疫区贫困、医疗保健服务缺乏、疫情在人口稠密区暴发及边境管理漏洞等各种因素综合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埃博拉病毒致病能力变强了。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认为,上述新研究结果是个很重要的发现,为此次西非埃博拉疫情成因研究提供了论据。
如何预防埃博拉?
1、避免直接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体液。如果确实需要接触者,请戴防护手套后再行接触。
2、尽量减少参加大型集会,交际场合应尽量避免握手和拥抱,最好挥手招呼即可。如握手后应尽快用肥皂、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
3、如果您身边有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请焚烧其用过的衣服或者床单、被单等物。如果还想继续使用,请经高温、高压消毒后再行使用。
4、如果你身边有人有疑似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症状,请将其送到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完全隔离观察。
5、一旦身边的人因埃博拉出血热死亡,应尽快火化或者埋葬尸体,避免宴请或者举行大型出殡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