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小王是宁波一位小学老师,蛮喜欢旅行的。从上大学开始,小王就爱上了旅行。毕业后做了教师,他利用寒暑假,天南海北地跑了不少地方。今年一放暑假,他就去珠三角游玩了。小王按照计划去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玩了一圈。前几天,他坐动车从深圳返回宁波,因为太累,他就靠在椅背上睡了9个多小时,谁想到,醒来后,出事了:小王的左腿肿胀成了“象腿”。经检查确诊,小王患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左腿静脉被堵,血管里有大量血栓。“再晚来一会儿,血栓大块脱落,可能会诱发肺栓塞,有生命危险。”医生说。
这种下肢深静脉血栓也叫“经济舱综合征”,最容易出现在长途旅行途中。到底什么是“经济舱综合征”?它是指乘坐飞机经济舱的乘客,由于长时间坐在相对狭小的座位上不动,导致双下肢静脉血液淤滞发生凝固形成血栓,下飞机活动后血栓脱落,并随血流经右心室到达肺动脉,阻塞肺动脉,即医学上所说的“肺栓塞”,其后果轻者引起呼吸困难、胸痛等,重者可引起猝死。由于经常有关于乘坐飞机经济舱后出现致死性“肺栓塞”的报道,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这一现象称为“经济舱综合征”。
不过,“经济舱综合征”可不是坐飞机经济舱所特有的。事实上,不论是坐飞机还是巴士,只要是长时间坐着不动,下肢静脉都容易长血栓。小王的案例便是由于长时间坐动车而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
为什么旅行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长途旅行中,车厢或机舱内氧气不充沛,有的人坐在座位上就睡觉,不活动、不喝水等等这些因素作用在一起,血液流动就减慢了,从而进入高凝状态,就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急发。在血液高凝、血液流速缓慢、血管内膜损伤时,血液会在血管内不正常凝结,形成血栓。在人体的所有静脉中,双腿的静脉最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血液回流受阻,就会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最可怕的是,血栓一旦脱落,会沿着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引起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第三大病因,抢救成功率相对较低。
为什么下肢肿胀要警惕静脉血栓?
下肢肿胀是一种常见症状,引起下肢肿胀的原因有肾病、营养不良等。而下肢深静脉血栓也会导致下肢肿胀,许多人对此并不了解。一旦出现小腿、大腿或者整条下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加深,有压痛等,有可能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应及时到医院确诊。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致小腿、大腿或者整条下肢肿胀、疼痛,但疼痛可能并不严重,多数为沉重感或钝痛,卧床或抬高患肢则疼痛会有所缓解。由于静脉血栓栓塞的症状隐匿,患者往往没有及时就医。当这些静脉逐渐形成并脱落,随静脉血液回流进入肺部,遇到狭窄的血管时,就很有可能造成肺栓塞,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甚至突然死亡。
旅行途中如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呢?
多活动。特别是在坐车坐飞机途中尽量多活动活动肢体,让血液流通。可能会有人问,坐在飞机汽车上绑着保险带怎么动啊?其实活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坐着踮踮脚尖就可以有效收缩小腿的肌肉;再比如有人平时坐着常会不自觉地抖抖腿,这种动作可能有点不太斯文,却可有效促进小腿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当然在飞机平稳飞行的状态,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经常起来到走道里走一走。现在有些航班乘务员或机上播放的录像会指导旅客在座位上做保健操,不妨跟着做一做,不仅舒筋活血,还可缓解肌肉关节疲劳。
此外,还有一种按摩脚垫,只要把它放在脚下,就可主动按摩脚部,强迫肢体做一些小小的活动。眼下,一些航空公司已开始免费为长途班机的乘客提供这种脚垫。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坐飞机或长途车最忌讳的是一上去就睡觉,坐着睡的状态不仅没有有意识的肌肉活动,连无意识的肌肉收缩也会大大减少,再加上有些体位可以导致下肢主干静脉的压迫,因此更容易形成血栓。
常抬腿。如果走累了,感觉小腿肚发胀,这是身体在提醒你该停下了歇一会儿。休息时,有条件的话应尽量把腿抬高,因为这样可依靠重力作用,使小腿肚的静脉血液充分回流,减轻静脉压力,缓解淤血,起到预防血栓的作用。当然及时的抬腿休息还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能,对老年人还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