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英85岁老太练瑜伽40年身体柔软

家庭医生在线 2015/8/11 17:33:28

来自英国约克郡的贝蒂·马歇尔(Betty Marshall)已练习并教授瑜伽40余载。她称瑜伽改变了她的生活,让她的身体更健康、更柔软。

1970年,身缠疾病的贝蒂遇到了一位印度女士,向她学习呼吸法。自此之后,贝蒂下定决心学习瑜伽并教授他人。1974年,贝蒂取得了瑜伽教学资格,此后一直从事瑜伽教学,至今已有42年。她的学生中有多发硬化症病人、中风病人以及许多其他有生理缺陷的人。

尽管视力退化、年纪增大,贝蒂依然没有放弃瑜伽。她告诉人们:“年迈的确让我无法完成一些瑜伽体式,但我仍有能力进行教学。我不必亲身做出困难的动作,口述即可。”贝蒂认为,瑜伽能平静心灵、平衡身体。它是一种生活态度,其所含哲理引人深思、反省自我。

瑜伽练习三大误区

误区一:跳健身操当热身

某些瑜伽教练将跳健身操的方式作为做瑜伽前的热身运动,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跳健身操后身体处于亢奋状态,无法进入瑜伽要求的冥想状态。此外,跳操后肌体的兴奋容易导致瑜伽动作过于迅猛,从而造成各种拉伤。

误区二:自己在家练动作

有许多瑜伽爱好者因为没有时间去训练场或其他原因,喜欢自己在家里按照视频或者书等教程练习动作。专家对此指出,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更是有害。因为瑜伽学习者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身体,不知道自己的极限时,很可能就会陷入盲目的练习而增加受伤的几率。

误区三:只要出汗就好

一节瑜伽课后,应该有身心合一的良好感觉,如果只是身体的某一部分感觉好,出了一身大汗或者觉得头痛酸胀和过度兴奋,都是一种身体受伤的信号。应在每节课程结束以后给自己列一个问卷,问问自己身体的感受,看是否超过极限,以此来制定练习计划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组简单瑜伽动作 让你瘦出性感自信

1、前屈式

做法:身体向前屈直到双手或手指触到脚的任何一侧,或脚前的地上。使用前额触到双腿,但不要拉伤。双膝保持伸直。

注意:身体前屈时呼气。在最后位置时试收缩腹部,最大量地呼气。

效果:有助于消除或预防胃部或腹部疾病,减少腹部多余脂肪。改善消化。有助于消除便秘,使脊柱柔软,加强脊神经。

2、侧身弯曲

做法:仰身躺在地板上,双腿并拢,将小腿和双脚抬起,放在椅子上,手臂弯曲搭在一起,并抬到胸前位置,慢慢地将上身抬起,直到肘部碰到膝盖,保持姿势2秒钟,上身再躺回到地板上。重复动作20次。

效果:有效燃烧腹部脂肪。

3、山岳式

做法:伸直双腿,双脚并拢,身体向前俯卧,臀部翘在半空,头低下,使它位于两臂之间。身体应成为三角形的两条边。在最后位置时双腿和双臂应伸直,在此姿势时试将两脚跟着地。

注意:伸直双腿和弯曲躯干时呼气。

效果:加强双臂和两腿神经和肌肉。与前一姿势相反的方向弯曲脊柱,因此进一步有助于脊柱的柔软。加强脊神经,并向他们供应新鲜血液。

(责编:黄诗敏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瑜伽练习心得体会

瑜伽练习可以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排除杂念,通过姿势、冥想、调节呼吸等练习,使自己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有利于净化心灵,增加活力,始终保持一种很好的状态。

Q:产后瑜伽。。

产后瑜伽,产后瘦身最早也要在产后两个月以后再开始,而且不能进行器械、跳操等运动量大的运动,可以选择比较舒缓的瑜珈、太极拳等东方的健身方式,从内而外地消耗脂肪。否则大运动量会使产妇本来就虚弱的身体更加虚弱。练习产后瑜伽需要注意下面事项:1、任何运动前都应做热身操。以避免运动损伤,瑜伽也不例外。 2、以愉悦,平和的心情来进行瑜伽练习。可配上轻松的舒缓的音乐,例如班德瑞的《迷雾森林》等专辑。 3、每一个瑜伽动作都应平缓地完成,并配合有规律的深呼吸来帮助身体放松。4、练习时要将意识专注到被伸展和被刺激的部位上,不可存有杂念。不可说笑。 5、练习时不要过分遇强,要在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范围内,使被伸展的部位稍有些拉伸感即可。保证每个动作舒适地完成。 6、练习中如果肌肉颤抖或抽筋后立即停止,加以按摩,放松后方可再练。7、练习时不要跟别人比,只跟自己的过去比,即使每天只进步一点点,也是进步,日积月累也会有效。8、每做完一个瑜伽姿势后,应马上做“无空式”来放松身心,并深呼吸5~6次。9、当日完成所有的产后瑜伽练习后,必须做“无空式”10~15分钟,来松弛瑜伽动作造成的紧张感,帮助自己进入冥想状态。

Q:怀孕可以练瑜伽吗~

您好,怀孕和分娩时的专业知识和建议对孕妇来说非常必要,但是孕妇的本能和自我意识也是最基本的。这时,瑜伽可以帮助孕妇保持镇静,增强信心。不管是否练习瑜伽,孕妇在练习前都必须得到医生的允许方可练习,而且应该在有教授孕妇瑜伽练习经验的合格瑜伽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练习。祝您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