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洲肆虐的寨卡病毒,导致多名婴儿出现小头畸形问题,而该病毒现已蔓延至欧洲。瑞士卫生当局26日表示,其国内有2宗确诊病例。
巴西等美洲国家发现多宗小头畸形症。瑞士卫生当局称,2名受感染国民,刚从热带国家旅行回国。当局正密切监察两人情况,虽然目前未有计划提醒民众避免到爆发寨卡病毒疫情的国家,但呼吁国民到有关国家时,携带有效的驱虫剂、穿长袖衫裤,及在有蚊帐的地方睡觉。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美洲55个国家中,有21个国家发现有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或者疫苗。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避免蚊子叮咬。它是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通过丛林黄热病监测网络在恒河猴中发现的。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人类中间做出确认。已经在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记录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
被感染后的常见征状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红眼)。其病情通常较温和,征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寨卡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是人被带有兹卡病毒的斑蚊叮咬后,经过约3-12天的潜伏期后,约五分之一感染者会发病出现症状。感染者在发病时期,血液中存在兹卡病毒,此时如再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将在病媒蚊体内增殖,约10天左右,病毒进入蚊子的唾液腺,就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而当蚊子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这个健康的人就会感染兹卡病毒。
此外,也可能经由性行为、垂直传染(在怀孕期间由母亲传染给胎儿)而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该病毒有可能通过性接触在人际间传播,不过仍需更多研究以确认性传播是否为兹卡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