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生儿黄疸,不少妈妈会觉得那很常见。相关数据显示,黄疸发生于出生后1周内,发生率足月儿为60%,早产儿为80%。但你可知,黄疸也会要命。璧山张女士刚出生10天的女儿苗苗(化名),因新生儿黄疸导致了严重的大脑损害,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女儿紧急转院到儿童医院,璧山的张女士压根没有想到,新生儿黄疸险些要了女儿的性命。张女士的女儿苗苗刚出生10天,出生时,苗苗已足月,一切情况都很好。但出生2天后,苗苗与大部分孩子一样出现了皮肤黄染。“我想就是新生儿黄疸嘛,刚出生的小孩都会生黄疸。”当时,张女士一家不以为然,因为是在农村的家里出生,也没去就诊。等到第7天时,苗苗开始嗜睡、没胃口、连吃奶都没有力气,女儿显得精神疲惫,偶有还会出现尖叫。
张女士一家这才紧张起来,急忙将孩子送到璧山县人民医院就诊。谁知,接诊的医师看到孩子后立即建议将孩子送到重医儿童医院就诊。120转运途中,孩子还出现了一次抽搐。接诊的重医儿童医院刘振球医生看到眼前的这个孩子也吓了一跳,孩子的皮肤看上去非常黄,而且已经神志不清,呼吸浅慢,很有可能随时停止心跳。医生立即给苗苗换血,蓝光照射、补液治疗……化验结果很快出来了: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头颅核磁共振显示,苗苗大脑明显损伤。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呢?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引发黄疸有哪些原因?
1、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诊断: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2-3周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持续时间也较久,大约要满月才能消退。
应对: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下,不需治疗。
2、母乳性黄疸:因吃母乳而发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诊断:孩子吃母乳,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应对:出现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出现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继续用母乳喂养。
3、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诊断: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逐渐加重。
治疗: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严重者早期可进行换血治疗。
4、感染性黄疸: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诊断: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若母亲坚持产前保健、检查,孩子出现感染性黄疸的很少。感染性黄疸需送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