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自《医学争鸣》
人类的卫生事业应该以防病为主,这是一个“人所共知”但始终未达“人所共识”的问题。相传扁鹊有三兄弟,他本人善治晚期疾病,流芳至今。他的二哥善治早期疾病,大哥是治“未病”的,即未发生的疾病,相当于现在的预防医学。但他的二哥和大哥都不为人知。我们无从考究这是否为事实。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从那时起直到现在,预防医学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或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即使“足够”也没到基础医学,更没“足够”到临床医学那种程度。其实,一场疾病来了,好比决堤洪水,是去下游抗洪抢险,解救万民重要,还是立足现场筑堤堵坝重要,这是显而易见的。预防医学本来就应该是整合医学。现代医学的分化及微观化,使得“一个疾病、一种基因;一种病原、一种治疗”的线性思维模式成了医学发展的主流。SARS及甲流等公共卫生事件已充分证明,不能仅靠这种线性纵向治疗,更需要“病原、疾病、人群、社会”这种“点线面体”结合,“经纬纵横”交织的综合防治。临床医学主要解决的是发现一种疾病并治疗之,基础医学主要是认识这种疾病,但并不能避免它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再次发生。预防医学正是通过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从而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来预防疾病。所以,预防医学本身就要求医学的整合,不仅要整合流行病、劳动与环境卫生等预防医学学科,而且要整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甚至社会医学。
有人曾经认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就能解开生命和疾病的奥秘,人类就能战胜所有疾病,但结果并非如此。因为基因只决定疾病的先天遗传易感性,但多数疾病是环境因素与机体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基础医学可以解决发病机制的问题,临床医学可以解决治疗疾病的问题,但如何有效避免“后天不良刺激”,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还得靠预防医学。提起预防医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遇突发事件,工作人员身穿防护服,肩背消毒器,到处喷水撒药。其实,预防医学不只是干这些,这完全是误解。预防医学不仅是事中、事后防治,更重要的是事前防范,不仅是“治末病”,而且是“治未病”。犹如两支足球队在场比赛,“医学队”这边的球员,是临床医学者用来冲锋陷阵、治疗疾病;基础医学者权当“教练组”,用来研究制定战术;而预防医学好比“守门员”。如果有一个顶级守门员,无论主客场、还是裁判黑哨等环境因素,只要守门员能确保一球不失,那么“医学队”就不会落败。因此,预防医学在整合医学中起到“一前一后”的作用,即前期研究必须优先进行,后期干预必须及时持续,预防医学贯穿整合医学的始终。
但今天,这种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与预防医学的严重分离依然存在,甚至相当严重。预防医学有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全面整合,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防病方案或策略。可是目前由于医学向细枝末节分解,真正对全方位、多角度、全局性、大范围预防医学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如不改变这种状态,继续重治轻防,不能关口前移,1个预防医学工作者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防病)结果要100个临床医生才能完成(治病)。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到最后1000个或10 000个临床医生也解决不了1个预防医学工作者所能解决的难题。(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