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儿童害怕打针的恐惧心理与父母的行为有关

家庭医生在线 2016/5/25 14:32:52

据俄罗斯“健康生活网”5月23日消息,加拿大科学家称,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产生害怕打针的恐惧心理与其父母的行为密切相关。

加拿大约克大学的科学家对儿童惧怕打针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观察了3至12岁儿童在医生就诊时的行为和反应。科学家解释道:“我们观察了年纪较小的儿童和学龄前儿童在打针前后的表现。儿童们会特别注意到父母的行为,以及父母曾告知过的有关打针的事情。”

科学家称,父母的行为和孩子的恐惧程度存在着相互关系。儿童会感受到父母的情绪,且会更加敏感。儿童常常在打过针之后还会感到疼痛,因此后来他们会努力避免在不愉快的医院就诊。

心理学家建议道,孩子们在第一次打针时,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打针时哇哇大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多数孩子在父母的安慰下可以很快平复,也不会特别抗拒打针,而有些孩子反应特别强烈,父母到底应该用什么妙招应对呢?

提前告知,提高孩子的理性认识。父母可以提前告诉孩子打针这件事,生病了很不舒服,打针可以帮助孩子不生病或少生病了,生了病打针之后就好会好,从而引发孩子对打针的期待。

父母调整自己的紧张情绪。在打针的过程中,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到镇定。因为孩子是从父母的气味、体温、呼吸的节奏、皮肤的感觉中获得安全感的,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本身很焦虑,这无异于告诉孩子一件重大的事就要发生了,无形中增加紧张气氛。

接纳和安慰。出于人体自我保护目的,当外部刺激进入机体立即会引起人体的一种不舒适的感觉,从而引发一系列反应。对于孩子来说,这种体验是非常不愉快的,害怕打针,实质上是再自然不过的人的本能反应了。孩子对疼痛的感知与成人也不一样。打针的疼痛对于成人来说,也许不值一提,但孩子的承受力只有成人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所以他所感知到的疼痛可能是成人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所以父母要认可和接纳孩子的害怕心理和疼痛感受。

别拿打针说事。有些父母常这样吓唬孩子:“再不听话,就让医生给你打针!”这样一来,孩子已有的感觉在语言营造的情境中又一次被不恰当地强化和放大,本来并非不可忍受的感觉变得难以承受了。打针留给身体的疼痛感,以及疼痛感所带来的恐惧,妈妈温柔耐心的抚慰很快就能化解;但是,如果这种疼痛带有惩罚的意味,那么这种生理上的疼痛,就会带来一种心理上的疼痛和恐惧,它往往会冲淡亲子之间的情感,给这种亲密关系带来破坏。

努力营造孩子熟悉的场景。孩子对于不熟悉的事物通常抱有一种恐惧、害怕的心理。在医院这一陌生的场景中,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各式各样的针管、仪器,和我们日常的生活场景有很大的差异,孩子到了这样的陌生环境,行为自然也会变得谨小慎微。孩子去打针时,最好父母都去,所有孩子依恋的对象都在场,会让孩子从心理上感到支持和安全。

再带上心爱的玩具,更能安抚他的情绪。

转移注意力。父母可以事先准备一个轻松的小笑话、小故事在打针的时候讲,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到故事所讲述的场景中去,能有效减轻孩子的痛感。

给孩子传递勇敢、快乐的正面期望。可以这样对他说:“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坚强的孩子,爸爸妈妈最喜欢宝宝的勇敢和坚强了。宝宝打针的时候也是这样,对不对?”父母强诱导性的、正面的语气往往能够激发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使自己的形象符合你的期望。

和医生进行交流。告诉医生孩子的兴趣点,以便在打针时和孩子进行交流。虽然医生和孩子并不熟悉,可是来自陌生人尤其是医生的夸奖非常有用。在孩子自我形象的确立中,他会觉得非常自豪:“连医生都说我勇敢呢!”

激发孩子内心的自我价值感。两岁以后的孩子有了自我价值感,当孩子打针时,妈妈可以对孩子说:“谢谢你宝贝,谢谢你愿意打这个针来帮助妈妈(因为妈妈会担心孩子的健康)。”妈妈的话会让孩子心里有一种价值感。

探询对比法。打针的时候,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宝贝,你这次打的是什么针,我想你告诉妈妈,是这次打的针疼一些还是上一次打的针疼一些?”在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哭还是不哭的时候,我们让他思考哪个更疼——闭上眼睛,体会一下,是针扎进去那一下疼,还是往里打药的时候疼。但不要忘了对孩子说,要是想哭的话可以趴在妈妈怀里哭。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为了打消孩子害怕打针的心理,平时可以跟他玩玩打针游戏,在游戏当中,孩子配合着完成了打针的过程,父母可以用奖励的方式赞扬孩子勇敢,比如他爱吃的东西、喜爱的玩具等。

不要阻断孩子的情绪发泄。打针引起的疼痛会让孩子嚎啕大哭,很多家长在此刻就会阻止孩子。被打疼了哭是很正常的情绪发泄,用父母权威命令压制孩子的情绪,反而适得其反。

塑造好医生的形象。父母在孩子心中塑造医生帮助小朋友看病的正面形象,让孩子知晓打针的益处,他们会慢慢认可打针的作用并勇敢地面对。

(责编:林宗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儿童拔牙前要注意什么?怎么进行拔牙心里疗法?

儿童打针前及拔牙前恐惧心理达高峰,患儿可能会有怀疑心理、矛盾心理、恐惧心理、无所谓心理等,这对患儿拔牙可能会带来影响。在这些心理的高峰期医生患儿说明拔牙时的感觉,注意麻药的疼痛程度,解除对打针和疼痛的恐惧,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争取患儿配合,称为拔牙心理疗法。

Q:多动症儿童心理辅导有用吗?

多动症的儿童心理辅导是很有必要的,需要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进行式交谈和交往的方式,让孩子打开心门说出自己心理上的困惑,让父母在生活中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使孩子有倾诉生活中烦恼的对象。当孩子心里出现严重症状,做出异于常人的举动时,必须积极疏导,进行康复训练。

Q:儿童心理障碍

朋友,你所说的,很有可能是心理问题的的写照,我有一个朋友之前的症状跟你所说的也有点相像,不过现在好多了.所谓心理问题,就是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精神衰弱,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癔症等等,不过,你不用担心,我建议你上网搜搜“中国精神健康”,你就能搜出来许多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网战,在我的印象里,上面好像还有免费的再线心理咨询医生,你可以和他们聊聊的,他们会帮你变得轻松起来的,你看这样可以吗?最后,祝你早日解开心结!加油!!!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