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刘思德:防控大肠癌重视筛查

家庭医生在线 詹远 2016/7/11 10:07:11

7月9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承办、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协办的“2016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炎症和肿瘤,共邀请到了300余名海内外消化界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或手术表演。家庭医生在线在现场采访了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秘书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教授,他表示,消化系统肿瘤都在我国属于高发肿瘤,排名前五的肿瘤中有四个是消化系统的,包括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这四个肿瘤在广东省是高发,当中最高发是大肠癌。

大会主席、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教授

对于广州市而言,刘思德教授表示,根据较为完整的检测数据显示,自2001年至今,目前广州市大肠癌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十五,按广州市常居人口一千万来算,每年新发的患者约为2900人次,因此大肠癌成为第一高发的消化系统肿瘤。

那么如何对大肠癌进行有效防控呢?以目前的技术,可以通过大肠癌的早期筛查,阻断大肠癌的发生。刘思德教授透露,“只要把大肠癌的癌前病变,也就是息肉进行切除,就可以保护大肠不会发生癌变。”

事实上,在大肠息肉及腺瘤息肉的阶段及时发现,百分百可以进行治疗。只需要通过结肠镜在内镜下进行微创切除,病人可以实现基本无痛苦,肠道不受损伤地切除病灶。因此,大肠癌检查价值非常大。

但对于大肠癌的早期筛查,目前并非理想,仍存在困难。刘思德教授表示,首先,目前临床难以界定大肠癌的风险人群。“虽然,年龄是大肠癌的风险因素,一般大肠癌的筛查干预的起点年龄是五十岁,但实际上早期大肠癌病人没有症状,绝大多数都表现相当健康,因此对大肠癌的筛查的参与度和依从性不高。”

其次,大肠癌通过初期筛查以后,一部分人有风险的人群,需要做大肠镜检查。但面对大肠镜检查,大部分病人不愿意接受检查。据统计,真正愿意做大肠癌检查的人只占19%。但是,通过大肠镜筛查风险人群,仅45%左右存在问题。

本文指导医生:
刘思德

刘思德教授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道病变的内镜下微创治疗,对消化道息肉...[详细]

(责编:张晓萌 通讯员:杨隽莹)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大肠息肉会转化成大肠癌么?

据统计,70%的大肠癌是由肠上息肉转变成的,转变过程为5-10年,如果在大肠息肉转变成大肠癌,在没有便血等症状前经过治疗,其5年生存率要比有症状者高20%以上,可达70%以上。

Q:大肠息肉必须切除吗?

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病极为密切,是大肠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因此及早发现大肠息肉是预防大肠癌的重点,息肉一旦发现,必须行内镜下切除。

Q:什么人易患大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关于大肠癌的致病原因,简言之,大肠癌的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具体讲其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以及吸烟等有关。另外,目前,大肠癌发病年龄趋老年化,我国大肠癌发病的平均年龄是45岁,大多数患者在五十岁以后发病。 经临床实践证明,患大肠癌有一定的特点人群,据此,以下人群应警惕大肠癌的发生: 1、大肠癌高发区,40岁以上有消化道疾患者,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而大肠息肉患者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和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有大肠癌癌前病变者,如克隆氏病、血吸虫病患者等。 4、有盆腔放疗史者,有数据表明,盆腔放疗后10-20年易患直肠癌。 综上所述,对于大肠癌易发人群者来说,一定要提高警惕,争取早发现、早治疗,防癌于未然。最后,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应每年查次大便隐血,5年查次肠镜,家里若有患肠癌的亲属,最好40岁就开始筛查。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