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新医保目录或将催生1.5万亿医药市场

家庭医生在线 2017/3/2 9:48:46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的通知》(以下简称新版医保目录)。新版医保目录中增加了91种儿童药、中成药1238种(包含民族药99种)以及创新药。

自新版医保目录发布以来,引起多方关注,多家上市公司药品被纳入新版医保目录,有人认为,入选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即意味着产品销量将有可能大幅增加,还有人认为,入选新版医保的药品市场增长可能没预期那么大,迄今为止已经有诸多省份已经对医药目录做出调整。

多省调整医保等药品目录现状一览

辽宁省:

据报道,辽宁省将发布本地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的数量(含调入、调出、调整限定支付范围)不超过国家乙类药品数量的15%。

山东省

根据人社部要求,山东省省应于2017年7月31日前发布本地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的数量(含调入、调出、调整限定支付范围)不得超过国家乙类药品数量的15%。

将会有1.5万亿医药市场

据相关报道称,曾在2009年的医保目录调整就催生了数十个销售破十亿的品种,而今年入围医保目录的药企也将迎来高销售量,将会有1.5万亿的医药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有40余家上市药企发布了进入医保目录的新产品。

多家上市药企产品入选新版医保目录

广药集团共有400多个品规纳入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其中独家品规30个(新增独家2个),新增品规13个,如安宫牛黄丸、华佗再造丸及三公仔小儿七星茶等重点品种均入选。

广东太安堂也通过公告宣布,心灵丸、宝儿康散及解毒烧伤软膏等独家品种也入选目录中。

康缘药业23日发布公告称,共有110个药品入选新版医保药品目录,首次入选药品8个,调整医保分类药品5个,退出目录1个;

海辰药业也通过公告称,其重点产品注射用替加环素新入选国家医保目录2017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由原医保乙类调整至医保甲类。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经统计,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共有20个品种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 年版)》

湖北广济药业发布:我公司品种复方氨酚那敏颗粒、小儿复方磺胺甲噁唑颗粒、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五个品种新进医保目录2017版。公司原进入2009版国家医保目录的23个品种均继续纳入2017年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司共有28个品种进入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

仁和药业发布: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共有218个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中化药108个,甲类65个,乙类43个,重点品种有:复方氨酚烷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格列齐特缓释片、复方甘草片、氢溴酸右美沙芬糖浆等;中成药110个,甲类44个,乙类66个,重点品种有:大活络胶囊、大活络丸、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通窍鼻炎胶囊、小儿咽扁颗粒、健儿清解液、强力枇杷胶囊等。

(责编:张晓萌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请问基本药物目录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基本药物目录是2009年开始创建实施的,主要帮助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很多常用的家居药。举个例子,在09版《医保目录》中,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三个品种——丹红化瘀口服液、脑心清片、口炎清颗粒全部入选09版《医保目录》。目录中还有治疗感冒的板蓝根颗粒等中成药,一些中药饮片。

Q:请问基本药物目录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基本药物目录是2009年开始创建实施的,主要帮助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很多常用的家居药。举个例子,在09版《医保目录》中,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三个品种——丹红化瘀口服液、脑心清片、口炎清颗粒全部入选09版《医保目录》。目录中还有治疗感冒的板蓝根颗粒等中成药,一些中药饮片。

Q:同仁精制冠心片是否是医保目录范围之内的医保药呢

你好,所谓医保药就是国家或地方载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是具有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市场能够保证供应的特点,可以报销部分费用的药物。同仁堂精制冠心片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的功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冠脉大分支粥样斑块的形成,扩张冠状动脉以及外周血管,增加冠脉流量,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瘀血内停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有不错的效果,但是从查询的情况看,目前该药尚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之中,因此该药不属于国家医保目录范围之内的医保药。意见建议:同仁堂精制冠心片服药期间,要忌酒、忌浓茶、咖啡,饮食清淡,忌辛辣、高脂、油炸食品。冠心病患者要注意身边常备缓解心绞痛的药物,以便随时服用,若有持续疼痛或服药不能缓解,应立即到就近的医院急诊。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