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国家卫计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6项分类应对措施,全链条发力推动建立健全短缺药治理长效机制,推动“一药难求”逐步缓解。今后,鱼精蛋白、丝裂霉素等130种临床急需短缺药将列入清单管理。
报道中称,我国已基本告别“缺医少药”的发展阶段,但一些临床必需药品仍存在结构性、局部性短缺。国家卫计委监测结果显示,有130种临床药品存在不同程度短缺。曾益新指出,这主要是由于一些药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不高,供应保障政策不够细化、相关环节衔接不够顺畅。
专家:希望“病者有其药”
一些临床药物的短缺,特别是治疗罕见病的药物短缺让患者苦不堪言。针对我国罕见病“缺医少药”的问题,此前,家庭医生在线曾采访罕见病发展中心黄如方主任,黄如方主任表示,希望能“病者有其药”。每一个生病的人应该有获得治疗的权利,我们无法避免得罕见病,但应该保障每一个得了罕见病的患者获得基本治疗的权利。
黄如方主任表示,由于目前对于罕见病的关注度低,缺乏治疗罕见病的专业医生以及专业诊断治疗技术,导致罕见病诊断率普遍低下。一名罕见病患者从开始到确诊需要5-8年时间。即便确诊病情,由于我国罕见病事业并不发达,导致患者无从治疗。黄主任表示,许多治疗罕见病的药物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上市销售,但中国并没有上市。即便有药,患者也买不起。
其次是社会对罕见病援助存在缺失。由于罕见病的“罕见”,使其并不被社会所广泛认知,因此对于罕见并的病友服务组织在我国也是“罕见”的。同时,社会与政府对于罕见病认识匮乏,也导致了对于罕见病的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