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也就是血小板减少症,不仅是血液科的常见疾病,也是肿瘤放化疗后容易引起的并发症之一。日前,在广州举行的“2017年POST-ASCO会议信息交流会暨泛珠三角肿瘤进展研讨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内科邓艳红教授就“TCP诊疗研究进展”进行了专题演讲,会后邓艳红教授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表示,临床上治疗因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从没有药物只能依赖输注到现在有两个有效药物,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善,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血小板减少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手段去干预,血小板减少的全环节的应对机制还亟待建立。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内科邓艳红教授)
肿瘤化疗、病毒感染 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邓艳红教授表示,在肿瘤领域,化疗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最常见原因,化疗的药物抑制了骨髓的正常功能或者直接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减少;另外,其他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如:病毒感染,流感或者全身的病毒感染一般都会合并血小板下降,发生血小板下降也说明感染程度已非常严重;另外,慢性肝病,长时间的肝病往往容易合并肝硬化,也容易导致血小板降低,几率大概为70%左右。
肿瘤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不及时干预 严重会威胁生命
血小板减少不及时干预会有什么影响呢?邓艳红教授指出,如果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出现血小板减少没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有可能导致化疗不能按时进行,或者化疗被迫减量,导致治疗疗效打折扣;而且,血小板降低到一定的程度会发生自发出血的风险,严重的话甚至会威胁生命。
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最好时机是预防
那么,血小板减少最佳的治疗时机是什么时候?这个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邓艳红教授指出,最佳的治疗时机,应该是预防,化疗前预计血小板会降低先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目前,临床上常规做法是,发现血小板降低了再做处理,处理的手段有三种:第一、给患者输注血小板;第二、药物治疗,使用血小板生成素和白介素药物,帮助血小板生成的;第三,治疗导致血小板降低的原发疾病,如果是感染引起的要控制好感染,在发生血小板减少之前或者轻度减少的时候就要用上相应药物,避免血小板降到非常重的程度,导致严重的后果。
“从原来没有任何药物到现在有两个效果比较好的药物,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邓艳红教授表示,可是血小板减少的全环节的应对机制还没有建立,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血小板减少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手段去干预,才能达到治疗继发性血小板下降的理想效果。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