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最新《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发布

家庭医生在线 2017/9/5 9:43:38

据报道,由食药监总局发布新修订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自2018年8月1日开始实施。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是实施医械分类管理的条件和基础,涉及注册、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报道中称新分类目录侧重于从医疗器械的功能和临床使用的角度划分归属产品,设置22个子目录,将现行的260个产品类别细化调整为206个一级产品类别和1157个二级产品类别,提高分类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同时在目录中附有关于预期用途和产品描述的内容,并列举6609个品名举例,有利于统一各方认识和执行。

专家谈我国医疗器械现状

在今年的全国药品交易会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作了题为《医疗器械产业现状及创新发展思考》的报告。他表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核心问题是创新。创新是医疗器械产品,高端产品生产的灵魂。目前,形式越来越乐观,越来越多新的、更适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相关政策得到完善。

对于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政策,姜峰提出了几点个人看法:

1、提升民族医疗器械产业的核心。树立创新是第一要素,明确企业是创新主体,鼓励做有形企业,重视质量、打造工匠精神。

2、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前沿产品和大规模研发精英,科研企业可以补贴,高效人员不能只停留在政策上。

3、大力营造支持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一是创新人员确实能致富,二是让创新企业发展好。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加大处罚力度、专利评审与国际接轨等方法来高度来保护。

5、大力发展创新服务外包。

6、引导企业进入合作创新、有序竞争的良性循环。

7、加强诚信企业建设,引导企业尊重法规,适当限制重复产品。

8、政府理念转变。

9、科研经济管理。应用项目求精不求全,重点支持。向产业群、产业链靠拢等。

10、重视医生和高校在医疗器械创新中的作用。在高效开展转化医学的课程,增加生物工程,设计工程。

国家食药总局:2016中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超35万份

今年5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2016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总体来说,2016年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工作呈良好发展态势,报告数量持续增长,已突破35万份。

报告包括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概况、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统计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重点监测进展等内容。报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2016年中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情况。

(责编:张晓萌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一类、二类、三类医疗器械是怎么分类的?该如何区分?

对于医疗器械很多人虽然不陌生,但是对其了解并不是太多,以下关于医疗器械的分类,可供学习。   什么是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可见医疗器械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其目的主要是用于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等。   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外科用手术器械(刀、剪、钳、镊、钩)、刮痧板、医用X光胶片、手术衣、手术帽、检查手套、纱布绷带、引流袋等。   第二类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医用缝合针、血压计、体温计、心电图机、脑电图机、显微镜、针灸针、生化分析系统、助听器、超声消毒设备、不可吸收缝合线、避孕套等。   第三类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角膜接触镜、人工晶体、超声肿瘤聚焦刀、血液透析装置、植入器材、血管支架、综合麻醉机、齿科植入材料、医用可吸收缝合线、血管内导管等。   很多人比较熟悉的外科手术器械属于第一类医疗器械,水银血压计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三类医疗器械是最高级别的医疗器械,也是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以上这些分类,应该增进了大家对医疗器械的了解。

Q:医疗器械如何分类?

医用敷料的材质和用途,将敷料分成天然材料类,人工合成材料类,药物性敷料类和固定用敷料类.

Q:国家医疗器械管理规定中对助听器有什么规定

助听器专营企业应配备专业听力测试设备或仪器,至少应包括:具有气骨导测试功能的测听仪、音叉、耳科检查器械及用于助听器调试的专用设备和保养设备(真空除湿、电子干燥设备)。助听器专营企业对初次配戴者,应将检查记录及是否适合配戴助听器的意见登记在册(表格),并保存2年以上。助听器专营企业对所有的配戴者应建立完整的检查、配戴、复查、配戴产品基本情况档案,保存验配记录、复查记录,以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保存期为5年。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