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原卫生部发布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同时废止。报道中称,新版《规范》增加了精神康复、质量控制与督导等章节,强调了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下级机构的帮扶与技术指导等诸多内容。
精神障碍有时比躯体疾病来的更加迅猛、致命,由于精神疾病导致伤亡的案例屡次见诸报端,那么在当下生活节奏快、充满无形压力的环境下,如何能保持心理健康?如何能快速察觉到精神障碍、尽早治疗?
警惕几种精神障碍常见症状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吴媚副主任医师曾在采访中表示,人类精神活动是有机的、协调的、统一的。从接受外界刺激,一直到做出反应,是一系列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活动。精神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注意、意志、智能、人格、意识等,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变化均可表现为精神活动障碍,即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互不协调或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均可表现为精神异常。最常见的精神活动障碍为焦虑、恐怖、幻觉、妄想、兴奋、抑郁、智力低下,品行障碍及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等。
如何预防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的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即病因预防,通过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来防止或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属于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1、增进精神健康的保健工作,充分利用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宣教,及正确的心理咨询服务,提高自我精神健康保健,是减少与各种应激因素有关的心理障碍发生的有效途径;
2、加强遗传咨询,防止近亲结婚,减少精神障碍发生率;
3、对一些具有易患精神障碍的“高危人群”,包括具有特殊心理素质者和从事高心理压力职业者,应采取特殊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心理宣泄的途径,预防和减少精神障碍的出现;
4、相关机构定期进行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为相关部门制订规划、进行决策,从宏观上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