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新发现,自发性胃癌高发小鼠模型
胃癌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和地域性强、易侵袭和转移、临床症状严重和低治愈率等特性导致其成为严重的世界健康问题,但胃癌的发病机制至今仍认识不清。目前胃癌领域面临的挑战,包括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物、高度异质性、靶向治疗分子靶点少和缺乏相关的动物模型等。
小鼠模型是研究癌症发生发展过程机制以及治疗新途径的一个重要工具。对小鼠的研究显示,不同种族中的肿瘤易感性是受到多个基因位点的控制,这些基因控制着肿瘤生长速度、刺激血管生成的能力以及恶化风险等重要方面。这些研究开发了许多高端的基因修饰小鼠模型,用于分析相关的遗传特性。虽然这些模型大大加深了人们对癌症生物学的理解,但却并不总是能够准确再现癌症发生发展的自然过程,更不能代表人类遗传的复杂多样性。因此,要探索癌症起因及发展过程,还需要癌症自发性模型的发现和应用。
GUT突出强调了该项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该研究对来自18种品系293例复杂性状遗传(CollaborativeCross,CC)小鼠的肿瘤生成及发展进行监测,发现CC小鼠在自发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类型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广泛性;2)首次发现CC036小鼠为一新型研究人类自发胃癌发生的小鼠模型;3)基因分析确定了Nfκb1基因位点与CC036小鼠胃癌易感性显著相关以及另外11个提示性基因位点;4)对小鼠胃组织的转录组分析鉴定出一组炎性反应标签,且后者与人类胃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相关;5)在CC036小鼠的正常胃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大多数的人同源基因在人类胃癌中通过扩增或缺失优先发生了改变,并与胃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相关;6)该项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来研究Nfκb1在炎症相关胃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和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复杂性状遗传小鼠在肿瘤易感性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首次发现自发CC036小鼠株系具自发性胃癌高发率,炎症和Nfκb1信号通路控制胃癌的易感性。因此,将CC036小鼠作为研究人类胃肿瘤发生的自发性实验小鼠模型,对于开发出新的针对胃炎—胃腺癌序贯发生的分子途径靶向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