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梁莹
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
人工血管内瘘是怎样的?
人工血管内瘘是利用外科手术通过移植人工血管将邻近的动脉和静脉进行吻合,使动脉和静脉相通的方法,是血液透析常用的血管通路。
优势
内瘘成熟时间段
生物相容性好
易于穿刺
反复穿刺不塌陷
穿刺面积大
感染率低
日常生活如何维护
1、保护内瘘侧肢体
保护好植入人工血管的手臂(有些病人是放在腿部)是使用人工血管的第一步!
平时保持相应肢体皮肤的卫生状况。睡觉时不要压在人工血管上,避免在人工血管一侧的肢体进行静脉穿刺或测量血压等操作。
2、保持内瘘侧皮肤清洁
感染是人工血管内瘘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感染,可能面临人工血管的停用甚至摘除。平时,还要注意观察人工血管表面的皮肤,如有皮肤破损、红肿,甚至人工血管外露,一定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每次透析前,务必用“消毒洗手液”清洁手臂。护士也会对穿刺点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穿刺针将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血管内。
3、记录每次透析的几个参数
本次透析时“能够达到”的流量
在这个流量时的静脉压
本次透析时的血压
透析时,透析机上会显示两个重要的参数:血流速度、静脉压。
在一定程度上两者可以反映人工血管内瘘的健康程度及透析效果。特别是静脉压,应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发现静脉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应尽快求助医生。同时,要关注自己的血压状况。严重的低血压会导致人工血管的堵塞,应引起重视,并寻求医生的治疗。
4、更换每次穿刺点
人工血管不是我们自身的血管,是一种人工材料,它无法自我愈合,所以每次穿刺都会在人工血管上留下一个穿刺孔。为了让一根人工血管使用得足够久,则需要不断地轮换穿刺点,避免在同一穿刺点连续多次的穿刺。否则可能会导致人工血管局部破损、动脉瘤形成、感染或狭窄,甚至破裂大出血。
血透中心的医护会在您启用人工血管前进行规划,设计穿刺规划图,每次的穿刺点与前一次的穿刺点间隔1cm左右,在完成四五次穿刺后,再轮回到第一的穿刺位置,也称为“轮替穿刺”,虽然人工血管本身不会自我愈合,但让每一个穿刺点有时间休养生息,周围的组织得以生长覆盖人工血管的穿刺孔,是对人工血管最好的保护。在每次透析治疗前,您可参与到内瘘的穿刺管理中,做到“我的内瘘,我管理”。
5、注意压迫止血的力度和时间
透析结束后,人工血管的穿刺点要靠按压止血。肾友们应该学会如何以适当力度进行按压。力度太大或按压时间太长,容易造成人工血管堵塞。稳定血透的患者,按压所需的力度和时间相对固定,一般是10~15分钟。
如果发现所需的力度和时间出现明显的变化(比如过于容易止血或者非常不容易止血)。就应该告诉医护人员,以便及早排查问题。
肾内科介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肾内科现由肾内科病房(含腹膜透析室)、血液净化中心及肾内科门诊组成。肾内科一直紧盯国内前沿,在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以及肾脏替代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专科特色,开发、推广了一系列新业务新技术。
肾内科对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肾脏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特别是感染性疾病合并肾脏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科室同时承担/参与全院危重病人的血液净化抢救。
科室先后选送多位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肾脏病专科业务,不断提高学科专业能力及水平,并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课题方面参与承担 2020年广州市卫生健康科技项目一项,广州市科技局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一项。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