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人来说,摔倒带来的是尴尬;对于老年人来说,摔倒带来的只有生命危险以及不知何时康复的无奈。78岁的蔡婆婆是令广医一院郑仕聪医生印象较深的患者之一,半年前,她在家中意外跌倒,大腿根部当即出现疼痛,本想着在家缓一缓,结果卧床10天后,根本不见好转,送医后发现,她的股骨颈骨折,长期卧床已引起褥疮,疼上加疼。
好在,郑仕聪医生为蔡婆婆及时开展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第一天髋部疼痛就明显缓解,可以适当活动。正在家人庆幸手术成功之际,郑仕聪医生严肃地叮嘱家属,一定要注意术后康复,否则可能出现新的健康问题。
“不是卧床静养就好了么?”蔡婆婆家人很疑惑,也道出了很多人对于术后康复存在的误解。“这些想法并不正确,老年人长期卧床会大大增加褥疮、尿路感染、肺炎、血栓4大并发症的出现。”郑仕聪医生在门诊见过不少因为长期卧床导致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术后康复非常重要!”
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还需要髋周肌肉、韧带、神经的支持,以及全身状况的保障。因此髋部术后系统康复十分重要,旨在促进伤口愈合、恢复关节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并预防并发症。通过科学的康复计划,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独立行走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郑仕聪医生表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康复阶段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康复目标和相应的训练内容。
急性期:预防并发症、打好康复基础
术后前几天伤口、组织处于愈合期,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减轻术后疼痛、控制肿胀、预防并发症,并为后续的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郑仕聪医生表示,对于术后疼痛,可使用镇痛药物或物理疗法如冷敷来减轻疼痛。同时,充分地活动关节,可在床上活动,保持患肢轻度外展中立位,两腿间可放置枕头,避免患髋过度内收及内旋。尤其要注意配合医护团队做好上肢力量锻炼,通过增强上肢肌肉力量,辅助恢复下肢力量。
出院前:尽早下地活动,增强肌肉力量
经过术后前几天的恢复后,伤口得到一定的愈合,疼痛已有明显缓解,到出院前的这一康复阶段的目的是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
郑仕聪医生表示,患者可逐渐增加髋关节的屈曲、后伸、内外旋、内收、外展等活动度。但需注意,术后2周内屈髋不建议超过90度。肌肉力量训练以主动锻炼为主,逐渐过渡到抗阻锻炼。如直腿抬高训练,可在小腿放置沙袋以增加锻炼强度。尽早下地活动也很重要,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康复,患者可使用助行器或拐杖进行辅助行走,逐渐增加负重训练。
后期康复:提高平衡与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功能
患者出院前已恢复部分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出院后需要巩固上一阶段锻炼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患者的负重能力,加强步态训练等。
加强动态平衡训练,郑仕聪医生介意进行站平衡垫或平衡板训练,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同时,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如四点位对侧支撑训练等,以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
家属也可以鼓励患者独自行走,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速度。进行上下楼梯训练时,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和正确的步态。
后续康复注意事项:谨防摔倒 定期复查
1、谨防摔倒:家属可以为患者制造明亮宽敞的居住环境,清除屋内的障碍物,加装扶手,准备一些较高的凳子,从而避免患者出现摔倒等二次伤害。郑仕聪医生建议家属在患者出院初期与其同住,加以陪伴,若发生意外事件可以第一时间照料。
2、避免感染: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和敷料干燥,定期换药,避免进食辛辣食物和抽烟喝酒,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3、预防深静脉血栓:定期观察术后患肢肿胀、疼痛和血液循环情况,适量抬高患肢,注意保暖,早期进行功能训练以促进血液循环。
4、避免剧烈运动:术后一段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特别是跳跃、滑雪、爬山等可能对髋关节造成过度挤压和磨损的活动。
5、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身体的康复情况、运动量,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康复计划。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