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突破!心脏移植实现“无管化”,术中患者自主呼吸

2024/11/12 17:26:20 举报/反馈

今年31岁的阿玲(化名)是医院里的“常客”,从15岁第一次发作心悸之后,她便踏上了漫漫求医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宽QRS心动过速”、“房室结双径路”……一连串的诊断结果,在十多年里持续地折磨着阿玲,突然地昏厥让她游走在生死边缘,如何能找到一条通往“新生”的路径?心脏移植!

“患者的病情非常复杂,多次出现昏厥和心脏骤停,三次植入心脏起搏器、四次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但都没办法阻止病情恶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谢少波主任得知这个患者的特殊情况后,经过慎重的评估与会诊讨论,决定为她搏一搏,“心脏移植是唯一能帮她解除当下困境的办法,但是风险较大,我们基于多年的经验,还是有信心帮她完成。”

没发病时的阿玲也是一个爱美爱笑的女孩子,她说,由于疾病的原因,严重影响到了她的日常生活,更加没法像正常人一样工作,最长一次住院在医院里度过了一百多天,多次发生心脏骤停,有一次甚至在地铁站里突然晕厥,幸运的是每一次危机来临的时候,都能碰上好心人,一次又一次帮她及时进行了心肺复苏,“但是没法保证每一次都能这么幸运。”阿玲想要做心脏移植的决定,得到了家属的支持。

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心脏外科、器官移植科、胸外科、麻醉手术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团队专家多次会诊讨论,共同制定麻醉及手术方案,考虑将“无管化”自主呼吸麻醉技术应用到此次心脏移植手术过程中,“何建行教授带领团队成功实现了肺移植的‘无管化’,我们在前期多类复杂心脏手术中也进行了实践,为心脏移植实现‘无管化’不断积累经验,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无管化”自主呼吸麻醉下的移植手术患者在术后恢复更快,而且避免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带来的气道损伤,肌松药、镇静药等药物用量减少之后,减轻了对心血管的抑制作用,可以在术后即时清醒,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舒适度。

手术方案确定之后,需要等待爱心器官捐献。11月8日,经过国家人体捐献器官分配系统,阿玲获得了珍贵的手术机会。麻醉手术科蓝岚主任团队为阿玲进行了精准的麻醉注射,将常规使用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转变成喉罩通气辅助呼吸,使用静脉镇静镇痛及局部神经阻滞技术,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自主呼吸。顺利建好体外循环,麻醉医生时刻关注各项监测指标,保证患者的血压、呼吸等处于平稳状态,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心脏外科谢少波主任、刘云奇副主任等技术娴熟,迅速将供体心脏移植到患者胸腔内,看着这颗心脏重新在体内跳动起来,不仅意味着生理机能的恢复,更代表着生命的重启与希望,现场医护团队非常激动,而这也是全球首例采用“无管化”自主呼吸麻醉的心脏移植手术。

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里清醒之后,经过麻醉医生的准确评判,顺利为她拔除了喉罩,阿玲已经可以与医护人员简单对话,并能够写出自己的名字,随后返回心脏外科监护室,术后两天拔除尿管和胃管。

目前,阿玲已经可以自行坐起来、下地站立,目前精神状况良好,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

在此之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团队已经成功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巨大心包囊肿手术等实现“无管化”,而此次在更为复杂和高难度的心脏移植领域再次实现新突破,不仅代表着人类对抗终末期心脏疾病的决心与智慧,更是无数患者重获新生、快速康复的希望之光。

“无管”技术的开创者、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指出,每一项技术的革新,都是为了造福患者。作为临床医生,单是手术切口小还不够,还要让患者恢复得更好、生活得更有尊严,何建行教授表示,“‘无管’技术在心脏移植领域的成功实施和患者的术后康复,离不开医疗团队的精湛技术、患者本人的积极配合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注,我们也希望通过不断地创新技术,带给病患更多的获益。”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责编:家医在线 )

展开剩余内容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