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体重减轻等,炎症性肠病很难彻底根治,易反复发作。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来综合判断,“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腹痛、体重下降甚至便血等症状,建议尽快到医院检查,以免耽误早期诊断和治疗。”
一旦明确了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可以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炎症性肠病常规会使用免疫抑制剂,近年来不断有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等新药研发出来,这些药物的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为炎症性肠病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控制病情,需要管好嘴李明松教授认为“长期饮食不当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疗效、预后及转归都有重要影响。”因此,炎症性肠病患者应该规律作息,粗茶淡饭,日常饮食要选择新鲜、清淡、容易消化、少刺激、少免疫源性的食物,如鱼汤、肉汤、鸡蛋羹,要避免进行大补或者食用鱼生等生肉类食物,尽量减轻对消化道系统的负担,让疾病更早进入或者长期保持在缓解期。如果正处于疾病活跃期,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既解决营养问题,又可减轻肠道负担,有利于肠道炎症的修复。警惕:消化道癌变元凶之一
“很多患者在门诊问我,炎症性肠病会不会癌变?”李明松教授坦言,炎症性肠病有可能诱发或者加重消化道、肠道发生癌变,因此,如果被诊断为炎症性肠病,一定要定期开展胃肠镜检查,发现有癌变征兆或迹象,尽早干预治疗。(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