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意味着天气寒冷到极致。此时处在三九、四九时段,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潘俊辉教授提醒,大寒时令的中医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养藏阳气,以平为期,以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大寒保暖需留意,饮食宜温补阳气
大寒时节天气甚为寒冷,在岭南地区气温多在零度以上,突出表现为夜间寒,日间十多度,寒邪易伤阳气,虽体感如秋日,但早晚仍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颈部、腰背部、脚部等部位。
“外出时穿戴足够的衣物,避免受寒。白天尽量晒背。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蓄积。”潘俊辉教授建议。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有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冬季饮食宜温补肺脾肾,大寒时节宜适当食用一些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核桃、栗子、大枣、桂圆等,以补养阳气。同时适量多吃新鲜蔬菜,如萝卜、白菜、菠菜等,以补充阴津生长。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
焦虑紧张要减少,运动避免损阳气
“尽管天气寒冷,但适当的户外运动是不可忽视的。”潘俊辉教授建议,大寒时节可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时候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瑜伽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疏通经络、调畅气血。
他提醒,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大汗淋漓,以免损伤阳气、肺气失固。
除运动外,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潘俊辉教授建议,保持心情舒畅以静为先,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可通过听音乐、读书、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大寒保肺与艾灸穴位按摩
大寒时节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咳嗽等疾病的发生。若入冬后尤其隆冬腊月时期,常易感冒、易流涕、畏寒又口干口苦、便结者,应遵明-汪绮石《理虚元鉴》“清金保肺”理法,加强清肺理肺、化痰平喘以达保肺之功。对于患有慢性肺疾病的人群,要按时服药,定期监测病情。
潘俊辉教授建议,大寒时节可以拇指按摩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的涌泉穴,每天1-2次,持续5-10分钟以达补肾阴降虚火保肺之功;
艾灸可以选择这两个穴位,每天1次,每穴持续15-20分钟,以起到温补肾阳、强身健体的作用。
关元穴: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
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
大寒养生食疗方
油茶
材料:粗绿茶15-45克,生姜20-45克,葱、蒜10克,油盐适量。
做法:先用开水泡洗粗绿茶,挤干水分备用;锅中放油,先炒姜葱蒜,加入粗绿茶,中小火炒制出茶色,再用擀面杖或铲子轻轻擂敲茶叶。炒制完成后,加入适量的开水,煮沸后5分钟,根据个人口味加盐调味,然后将煮好的油茶过滤出茶汤。每日1次,连服5-7天。
作用:炒粗绿茶有清肺理痰、醒脾提神等功效,一般可用于中性体质或胃寒又喜茶者服用;姜葱蒜辛温,有宣肺升发,散寒解表等功效,常用于居家调味品及临床外感初期,轻度风寒感冒者。油是调味品,有润燥和胃、润肠通便等功效,可去除绿茶损胃之性。
注意:可根据个人喜好添加适量的绿豆、花生、核桃仁,增加油茶的风味和营养。油茶还可以搭配葱花、芫荽、米花、麻蛋果等小吃一起食用,增加口感和风味。另外,阴虚上火者慎用。
苹果肉正肺汤
材料:苹果肉1个(削皮去核)、无花果5粒、猪肉或鸡肉100g、生姜2片、葱白2条。
做法:将鸡或猪肉洗净,去皮切块,与削皮去核的苹果、无花果一起放入锅中,加水2碗,大火煮沸后改成文火煮20分钟,再放入切段或切丝的生姜葱白,滚沸5分钟,出锅喝汤吃肉,连服1-2天。
作用:苹果味甘、微酸,性平。可润肺正气,平喘和中;无花果味甘,性微温,可补肺和胃;生姜葱白入肺,味辛,性温,宣降肺卫、发汗解表,通阳祛邪;鸡肉或猪肉性平,入脾胃,补气血;全汤达到正肺气之功。
注意:本汤适用于易感冒人群,或密切接触流感人群,也可用于咳嗽后期调养服用。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