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雨水节气养生:健脾祛湿,调和肝脾……超全养生干货护您健康!

2025/2/20 17:35:17 举报/反馈

雨水,作为春季的第二个节气,宛如大自然的一场盛大庆典,此时气温逐渐回暖,降水增多,大地仿佛被一层神秘的薄纱笼罩,充满生机与活力。

然而,这湿润的空气和多变的天气,也如同双刃剑,既为我们提供了养生的绝佳时机,也可能悄悄给身体带来一些健康隐患。

那么,雨水时节如何守护健康呢?本期,我院中医全科医学科(中医经典科)医生同大家一起探索雨水节气的养生奥秘~

一、注意保暖,防风御寒

虽然雨水时节气温有所回升,但仍是寒潮多发时期,天气变化大。因此,“春捂”很重要,尤其是要注意背部、腹部和足底的保暖。

正如中医古籍《黄帝内经》所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即春季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推陈出新、生机盎然的季节,人也应顺应自然,保持身体的温暖以助生发之气,尤其是背部、腹部和足底。

背部有“阳脉之海”的督脉,保暖可以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而足部保暖则能防止“寒从脚下起”。年老体弱者应避免接触冷水,洗头或淋浴后要及时吹干头发和擦干身体,以防感冒和湿气侵入。

二、调养脾胃,健脾利湿

春季肝气旺盛,易克制脾土,加上雨水增多,湿气渐升,容易影响脾脏。因此,雨水时节养生应注重调畅肝脏和健脾利湿。

在饮食上,应少酸多甜,以养脾脏之气。可以多吃大枣、菠菜、山药、荸荠、甘蔗等健脾益气的食物。例如,早餐可以选择大枣山药粥,既方便又营养。午餐可以搭配菠菜炒山药,清淡健脾。

古语有云:“饮食有节,身必无灾。”这句话强调了饮食节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雨水时节,我们更应注重饮食的调理,以养护脾胃。

健康食谱推荐

1.芡实莲子薏仁粥

芡实具有益肾固精、补脾除湿的功效;莲子能养心安神;薏仁可健脾利湿。将芡实、莲子、薏仁各适量洗净后,与大米一同煮粥,早晚食用。

2. 山药红枣粥

山药健脾益胃,有助于消化;红枣补中益气,能改善贫血。将山药切块,与红枣、大米一同煮成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3.荸荠甘蔗饮

荸荠有清热生津、化痰的功效;甘蔗能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将荸荠和甘蔗切块,榨汁后饮用。

4.陈皮茯苓粥

陈皮理气健脾,可促进消化;茯苓利水渗湿,有助于消除水肿。将陈皮和茯苓研磨成粉,加入大米中一同煮粥,具有健脾祛湿的效果。

5.扁豆鲫鱼汤

扁豆健脾和胃;鲫鱼富含优质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将扁豆和鲫鱼一同炖煮,调味后食用,能健脾利湿,增强体质。

三、疏肝理气,保持心情舒畅

雨水时节,天气多变,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中医认为 “春属肝”,此时肝气旺盛,易被搅动,因此应采取积极的修身养性方法,保持心情舒畅。古人云:“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良好的心情对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增加户外活动,如春游、散步,多听音乐,早睡早起,保持情绪稳定。此外,可以泡一杯玫瑰花茶或合欢花茶,有助于调畅肝气,疏肝理气。

在现代心理学中,冥想和正念练习也被证实能有效调节情绪。冥想可以通过专注呼吸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压力。正念练习则强调在当前时刻保持意识察觉,不评判地接受当下的感受和情绪,有助于提升情绪稳定性。

将这些现代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可以为情绪调节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四、适量运动,促进阳气生发

雨水节气过后,身体应该活动起来。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能促进血液循环、生发阳气,同时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运动后适当排汗,可使身体更加健康。但需注意,雨水时节早晨雾气较重,不宜过早进行户外锻炼,应在太阳升起后再进行。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说:“运动以养身,静心以养神。”这句话强调了动静结合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雨水节气中,我们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以促进阳气生发。

中医太极拳与八段锦的养生魅力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以其柔和缓慢的动作和内外兼修的独特魅力,深受人们喜爱。在雨水时节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还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

太极拳讲究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通过意念引导动作,使全身各部位得到均衡锻炼,促进气血畅通,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其基本动作包括 “云手”、“蹬脚” 等,简洁而优美。

八段锦,则是一种古老的养生功法,由八组动作组成,简单易学,效果显著。它以呼吸调节和肢体运动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舒展筋骨,调和气血,增强脏腑功能。

在雨水时节练习八段锦,可以有效祛除湿气,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更加健康充满活力。八段锦的典型动作有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等,易于掌握且实用性强。

五、穴位保健,健运脾胃

雨水时节,可以通过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和中脘穴来健运脾胃。足三里穴是健脾和胃的重要穴位,可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中脘穴是胃的经气汇集之处,可调理脾胃虚弱。每天按摩或艾灸这些穴位,有助于提升脾胃功能,增强体质。

古医书《针灸甲乙经》中有记载:“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缘外侧约四横指处,按摩时可以用拇指或中指按压,每次按压5-10分钟,以感到酸胀为度。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处。按摩时可以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以腹部感到温暖舒适为度。

此外,还可以按摩神阙穴。该穴位位于脐部,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作用。按摩时可以用手掌轻轻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以腹部感到温暖舒适为度。

艾灸以上穴位时,可以将艾条点燃,悬在穴位上方2-3厘米处,每次艾灸10-15分钟。

六、广州地区雨水节气养生

对于身处广州地区的人们来说,雨水节气养生有着独特的注意事项。广州地区气候湿润,雨水期间湿度更高,因此祛湿成为养生的关键。

在饮食方面,广州人喜欢煲汤,此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祛湿功效的食材,如薏米、赤小豆、冬瓜等。例如,薏米赤小豆汤不仅能祛湿健脾,还能清热解毒,是非常适合雨水节气饮用的汤品。另外,冬瓜荷叶鸭汤具有清热利湿、滋阴养胃的效果,也是不错的选择。

同时,广州地区的人们还应注意防潮。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定期晾晒衣物和被褥,避免湿气入侵体内。在穿着上,应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如棉麻材质,以保持身体干爽。此外,可以使用除湿机或干燥剂来降低室内湿度,更有效地防止湿气对健康的影响。

此外,由于广州地区雨水时节气温较为温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户外运动,如爬山、骑行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但需注意防雨,避免在雨中长时间逗留,以免受凉感冒。

七、针对甲流患者的雨水节气养生

在雨水时节,面对甲流等呼吸道疾病的潜在威胁,中医养生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增强体质,防外感入侵

甲流多由外感风邪引起,因此,增强体质是预防的关键。可以选择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材煲汤或泡水饮用,以增强免疫力。

2. 清热解毒,利咽止咳

一旦出现风热感冒症状,应及时采用清热解毒的食疗方法,如用金银花、桔梗、甘草泡水饮用,以缓解咽喉疼痛和咳嗽。

3.饮食调养,固护脾胃

在雨水节气,脾胃容易受到湿邪侵袭,而脾胃虚弱则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因此,应继续遵循健脾利湿的饮食原则,多吃山药、红枣、薏米等健脾食物,同时避免生冷、油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4.保持环境清洁,注意个人卫生

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细菌和病毒滋生。同时,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以减少病毒传播。

5.适度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但过度疲劳反而会降低免疫力。因此,在雨水节气,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训练。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雨水节气有效预防甲流等疾病的发生,同时促进身体健康,度过一个充满活力的春季。

八、健康小贴士:雨水时节简易养生法

1.早晨喝一杯温水:有助于清理肠道,促进体内湿气排出。

2.常吃健脾食物:如山药、红枣、薏米等,有助于健脾利湿,提升脾胃功能。

3. 保持室内干燥:使用除湿机或定期开窗通风,避免湿气过重。

4.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进行散步、慢跑,增强体质。

5.睡前泡脚:用温水泡脚,可加入几片生姜,有助于驱寒保暖,促进睡眠。

6.保持心情愉快:多听音乐,与朋友交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身心健康。

遵循这些简单的健康小贴士,让雨水节气的养生变得更加轻松有效,助您迎接充满活力的春天~

(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责编:郎成林 )

展开剩余内容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