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此“炎 ”非彼“炎 ”,此“症 ”非彼“症 ”——“消炎药 ”你用对了吗?

2025/3/16 20:45:45 举报/反馈

亲爱的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头疼脑热去药 店买药,是不是经常听到“消炎药”这个词?而当医生开具处方时,又可能会提到抗炎药。很多人可能觉得所有的抗炎和消炎都是一回事,其实不然。这些名词听起来相似,但实际上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身份和技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抗炎药以及我们常说的“消炎药”之间的区别,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消炎药只包括两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 (NASIDs)和甾体类抗炎药(激素)。而老百姓所说的“消炎药”通常是指抗生素类药物。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抗炎的小能手

我们先来说说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大家应该不陌生,像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美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非甾体抗炎药。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解热、镇痛和抗炎。广泛用于关节炎、牙痛、头痛、发热等多种症状的缓解。它们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小能手,专门负责处理疼痛和炎症问题。

虽然非甾体抗炎药效果显著,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胃溃疡或胃出血、肝肾损伤等副作用。因此,使用时一定要遵医嘱,切勿自行增减剂量。

二、激素类抗炎药:调节免疫的超级英雄

我们再来看看甾体类抗炎药,通常是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这类药的代表有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

它们的抗炎作用非常强,主要用于治疗一些严重的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们就像一群拥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能够迅速调节体内的免疫反应,平息炎症风暴。在治疗严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激素类抗炎药作用威力强大,但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它们有明显的副作用。比如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免疫力下降、水肿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不能自行增减剂量或突然停药,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三、老百姓所说的“消炎药”:杀菌消毒的勇士

我们再来谈谈老百姓常说的“消炎药”。实际上,在医学上并没有“消炎药”这个说法,“消炎药”并非真正的抗炎药。在老百姓的口中所说的“消炎药”通常指的是抗生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阿奇霉素等。

抗生素主要用来对付细菌感染,对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例如细菌性肺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效果非常明显。它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战士,专门负责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减轻或消除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然而,抗生素不是万能的,它们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几乎无效,比如普通感冒或者流感。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以后真正需要使用时反而可能失效。所以,抗生素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陷入滥用误区。使用时一定要遵医嘱,切勿自行购买和使用。

四、药物使用误区: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药物的区别,这里举几个例子。

假设你感冒了,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这种情况下,你应该选择什么药物呢?首先,你需要明确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不是细菌。因此,使用抗生素是没有效果的,甚至可能加重病情。正确的做法是多喝水、休息好,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如退烧药、止咳药等。

再比如,你不小心扭伤了脚,出现了红肿、疼痛等症状。这时,你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肿胀。但是,如果你发现伤口感染了,出现了化脓、发热等症状,那么就需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还有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激素类药物可以随意使用。有些人听说激素类药物可以快速缓解症状,于是自行购买和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激素类药物虽然效果显著,但副作用也很大,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擅自使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免疫系统紊乱、内分泌失调等。

另外还需注意,中药具有消炎作用,并不等同于抗生素,也不能代替抗生素。中药消炎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节身体机能,改善局部炎症环境,促进身体自身的修复能力来达到消炎的目的。与抗生素不同,中药通常不会产生耐药性,因此长期使用也不会导致药物效果减弱。中药中有很多种类都具有消炎作用,比如蒲公英颗粒、金银花颗粒、板蓝根颗粒等。这些中药通常由天然植物提取制成,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

总结一下,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类抗炎药和老百姓所说的“消炎药”,它们各自在药物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用于止痛和消炎,激素类抗炎药用于严重的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所谓的“消炎药”即抗生素则用于对抗细菌感染。使用时都要遵医嘱,切记不要混淆使用。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疾病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如果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以确保安全用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文/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责编:郎成林 )

展开剩余内容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