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会从多方面增加心梗风险,如污染物损伤血管内皮、引发炎症反应、影响血液黏稠度、导致心肌缺氧、干扰心脏节律等。发作时急救措施包括让患者保持安静休息、解开上衣束缚、呼叫急救人员、进行心肺复苏、使用急救药物等。
1. 空气污染增加心梗风险的原因:
污染物损伤血管内皮: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污染物进入人体后,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内皮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血管的正常功能受损,进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为心梗埋下隐患。
引发炎症反应:这些污染物会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使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炎症反应会进一步加重血管壁的损伤,促进血栓的形成,从而增加心梗发作的可能性。
影响血液黏稠度:空气污染还可能影响血液的成分和性质,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后,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就会引发心梗。
导致心肌缺氧:空气中的污染物会降低氧气的吸入和利用效率,使心肌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心肌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会导致心肌功能受损,增加心梗的发病几率。
干扰心脏节律:部分污染物还可能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诱发心梗。
2. 心梗发作时的急救措施:
让患者保持安静休息:立即让患者停止一切活动,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以减少心脏的负担。
解开上衣束缚:迅速解开患者上衣的领口、领带等束缚物,保持呼吸通畅。
呼叫急救人员: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准确告知患者的症状和所在位置,等待专业急救人员的到来。
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使用急救药物: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如果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急救药物,可让患者舌下含服,以缓解症状。但需注意,使用药物应遵医嘱。
空气污染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不容忽视,它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了心梗的发病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暴露在污染环境中的时间,做好防护措施。同时,了解心梗发作时的急救方法至关重要,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提高生存几率。如果出现疑似心梗的症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尽快送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