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药监局批准了GSK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扩龄至18岁及以上人群,这是我国目前唯一获批用于免疫缺陷人群的带状疱疹疫苗。带状疱疹这病,发病率较高,疼痛可能非常剧烈,还可能留下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疫苗接种在预防这病上非常关键!
带状疱疹危害大,疫苗接种很必要?
- 发病机制与高危人群: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初次感染水痘后,病毒会潜伏在体内,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就可能再激活。中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像HIV患者、接受化疗的人,都是高危人群。研究显示,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免疫抑制患者发病风险增加2 - 10倍。
- 症状识别与并发症风险:带状疱疹典型症状是沿神经分布的疼痛性皮疹,那种烧灼样的疼痛特别折磨人。要是得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而且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不过,疫苗非常有效,能降低PHN发生率70%以上。
- 疫苗预防的核心价值:治疗带状疱疹又麻烦效果还不一定好,预防就不一样了。这疫苗对50岁以上人群保护效力超90%,它能激活免疫系统,预防病毒再激活。免疫缺陷人群得接种非活疫苗,像重组疫苗,能避免减毒活疫苗的潜在风险。
疫苗科学依据足,适用人群有哪些?
- 疫苗技术与临床验证:这重组亚单位疫苗含有糖蛋白E抗原和AS01B佐剂系统,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提高保护效力。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它能让免疫缺陷人群的抗VZV抗体水平显著提升,安全性也不错,常见副作用就是注射部位疼痛、疲劳等,1 - 3天就能缓解。
- 扩龄政策的科学意义:传统疫苗只覆盖50岁以上人群,可现在18岁以上高危人群,像青少年癌症患者、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者,发病风险也在上升。提前接种疫苗,能给他们更好的保护。
- 接种流程与个体化选择:接种程序是两剂,间隔2 - 6个月。免疫缺陷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接种,间隔通常维持在2-6个月。接种前得让医生评估免疫状态和药物相互作用,比如有没有用免疫抑制剂。和减毒活疫苗比起来,重组疫苗更适合免疫缺陷人群。
接种疫苗有建议,健康管理要跟上!
- 接种前准备与医疗咨询:大家可以通过家庭病史、既往疾病、当前用药情况,判断自己要不要接种。最好提前和主治医生沟通,制定适合自己的接种计划。
- 接种后健康管理要点:
-
日常预防强化:接种后还是要避免接触水痘患者,保证充足睡眠。多吃富含维生素D、锌的食物,像鱼类、坚果等,能增强免疫力。
- 症状监测与应对:要是接种后持续发热或出皮疹,得及时就医,看看是不是过敏了。要是还是得了带状疱疹,要赶紧抗病毒治疗,缩短病程。
- 长期随访与疫苗补种:免疫抑制状态变化时,像接受骨髓移植后,要重新评估疫苗有效性。建议定期随访以评估免疫状态变化,但疫苗保护通常持久,无需常规补种。
-
- 心理与生活方式调整:免疫缺陷人群压力大,试试正念冥想,能缓解压力。每天散散步,每次30分钟左右,别太累着自己,不然免疫力又要下降啦。 疫苗扩龄政策对高危人群意义重大。虽然疫苗不能100%预防,但能大大降低发病概率和严重程度,是目前最有效的主动干预手段。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主动接种疫苗,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