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医德医术最重要

耳鼻喉专家刘大波

刘大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广东睡眠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他形容自己是个“不太喜欢笑的医生”。但就是这位留着大胡子,且不苟言笑的儿科医生,却在网上拥有大批铁杆“粉丝”。除了“医术高明”,不少家长对这位不太喜欢笑的医生给予了“人好”、“为病人着想”、“负责任”的评价。对此,刘大波主任坦然的说:“做医生,笑不笑不重要,重要的是医德医术”。[阅读全文]

谈工作:“2年间白了头,也值得!”

刘大波主任相信口碑的力量,“只要医德医术好,总会口口相传。”回想起刚来广州的那段日子,刘大波感慨地用“不分昼夜的手术”来形容。“几乎每个晚上、周六、周日,我都是在外地做手术。”[阅读全文]

打好基础:先解决大部分患者的问题,之后才有可能发展高精尖技术

    早在刘大波前来儿童医院前,他就了解到,这个医院的门诊量虽多,但手术量非常少——五官科(当时眼科、口腔、耳鼻喉在一起)全年只有70—90台手术,平均每周1、2台;手术种类也非常窄。主要原因是能做手术的医生太少,设备也比较落后。

    每天看到这么多家长带着孩子沮丧的离开,刘大波考虑更多的是,怎么解决这么多病人的问题?在各大医院都着重宣传“高精尖”技术的时候,他认为首要任务是把科室的基础打好,打好基础才能解决大部分患者的问题,之后才有可能发展高精尖技术。在门诊中,刘大波发现,扁桃体、腺样体的病人很多,很多需要手术治疗。在医生人数不多的情况下,他几乎承接了耳鼻喉方面所有的手术。

打造品牌:不分昼夜做手术,2年间头发变白

    为了增加科室的知名度,也为了证明科室的实力,刘大波自愿跑到各级基层医院、外地医院做各种急诊的耳鼻喉手术。由于耳鼻喉的患者实在太多,医院甚至安排了内线电话到刘大波家里,经常半夜要赶回医院手术。

    一天夜里,一个急救电话打来,阳江某医院的一个耳鼻喉手术出了问题,小孩命悬一线,需要紧急支援。刘大波二话没说,带上一名麻醉师,打了一个出租车迅速赶去。凌晨4点,终于赶到了当地医院。医院门前的场景让他大吃一惊:5位医院领导,20多个科室主任,几十个患者的亲戚朋友列成两行。他没来得及了解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进入手术室,5分钟后,成功完成手术。走出手术室,迎接他的是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后来刘大波才了解到,如果孩子救不回来,患者的几十个亲戚朋友就要对医院发难,后果不堪设想。“虽然奔波了几个小时,很辛苦,但感觉很值得。”

国内儿童鼾症研究先行者:建立国内最早的儿童睡眠中心及培训基地

    刘大波从临床中发现,很多病人都有睡觉打鼾的问题,这会不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他广泛查阅资料,并去香港和国外学习,前瞻性的预测这将是耳鼻喉未来治疗的新领域。他大胆的向医院提议侧重开展儿童睡眠的研究。研究表明,儿童鼾症的发病率在3%-5%,“与成人疲劳、睡姿不当等引起的偶尔打鼾不同,小儿打鼾100%属于病态,提示有病在身,且这种鼾症往往会引起睡眠中低血氧症,导致生长、智力发育迟缓。”

    十几年的时间,刘大波将一个不知名的科室成功地打造成了一个国内一流的儿童耳鼻喉科,并建立了国内最早的儿童睡眠中心及培训基地,刘大波也因此被医院领导多次表扬为“最成功的引进人才”。

谈医德:首先是医德,然后才是医术

作为一位知名专家,刘大波主任无疑有着高超的医术。但他认为,作为医生,“首先是医德,然后才是医术。”

他挑选团队成员也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他强调:“最重要的是人品,以及有团队精神,技术弱一些不要紧,可以培养提高,如果人的品德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团队。”而他自己,更一直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个理念。 [阅读全文]

“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个人风险还是其次。”

    一天,正在午休的刘大波突然被紧急的电话惊醒,医院大堂来了一个呼吸道吸入花生米的3岁幼儿,需要紧急抢救。来不及换衣服,刘大波穿着背心短裤,踢着一双拖鞋从7楼跑到了大堂。“小孩已经没有反应了,瞳孔放大,身体发软。”他意识到已经来不及进手术室,需立刻进行抢救!他马上叫住旁边的一位护士长扶着小孩坐在地上,自己则半跪着,借助一个喉镜,一个镊子,10秒钟,成功将气管处的花生米取了出来。“再晚一点点,这小孩就救不过来了。”

    当时他是否担心穿着不正规,在大堂直接抢救不具备正规的手术条件,一旦有什么问题,或者家长不理解,可能对自己非常不利?刘大波坦言,当时根本没有考虑这么多,事后想起来,确实还是有点后怕,但如果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还是会先救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如果在紧急的关头还在为个人的风险犹豫不决,损失的可能就是一条生命。”

“患者家属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

    孩子虽然抢救过来了,但由于缺氧时间太长,他眼睛失明了,耳朵也聋了。对于这个结果刘大波感到非常的难过,但他分析后感觉还是有恢复的希望,随之鼓励孩子的家长不放弃,继续进行治疗。孩子的家长听从了刘大波的建议。在科室人员的悉心照顾下,经过一个多月的高压氧仓和相关药物的治疗,一天,失明的小孩突然指着窗户问:“妈妈,楼下那个红色的是什么东西?”再后来,孩子的听力也逐渐恢复了。

    多年后的一天,刘大波走在街上,突然有个陌生人激动的跟他打招呼,“刘医生,你不记得我啦?当年就是你救了我的小孩啊,你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

谈家庭:“最愧对女儿”

与谈到病人时的表情不同,刘大波谈起妻子和女儿,却是一脸的愧疚。“太太和我都是高个子的,但我们的女儿却不是很高。为此太太埋怨了我很多年,她觉得女儿不高,是因为我在她发育期间对她关心不够。” [阅读全文]

    刘大波坦言,刚来广州的那几年非常忙,自己压力也很大,加之不苟言笑的性格也让女儿比较疏远。来广州时,女儿正读小学二年级,在武汉成绩名列前茅,跟随爸爸到广州后,语言成了最大的障碍,“听不懂粤语,成绩直线下降。”自尊心强的她也觉得压力大很想和爸爸倾诉,但爸爸整天不在家或者一回家就倒头睡,让她非常委屈。刘大波回忆,“试过好几次,半夜醒来发现女儿一声不响地站在床边,估计就是想找我聊,又不知道怎么开口。”这个场景让刘大波印象深刻,“现在想来仍感觉愧对女儿,无法弥补”。

他们说

患者:PLZX

疾病:鼻窦炎

就诊大夫:刘大波

路途比较远,每次去到医院时刘大夫的号已经满了,小孩每次都是请假去的。很幸运的是每次刘大夫都帮忙加号,真得很感谢刘大夫的帮助。

患者:MANDY112

疾病:鼻窦炎,腺样体肥

就诊大夫:刘大波

因为离广州很远从早上:就在医院排队挂号,但因为刘主任已经满约啦,所以挂不到。等刘主任看完所有病人后,得到刘主任的加号。虽然刘主任话不多但是我还是非常感激他,因为他给了我儿子一个医疗的机会。作为家长的我也看到了一丝希望。

患者:linzi76102500

疾病:鼻炎

就诊大夫:刘大波

好谢谢刘大波医生百忙中给我加号。我是从东莞过去,就是想给刘医生给我小孩看病。现在吃完天的药了小孩明显没有流鼻水了,鼻塞还有一点。这位医生真的是医术高明,把小孩交给他真的好放心好放心。

患者: ying106398ming

疾病:过敏性鼻炎

就诊大夫:刘大波

刘大波主任您好! 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中抽时间来给我小孩复诊。通过上次你给我小孩开的药服用完以后,我觉得效果非常明显,现在小孩早上起床很少听到他打喷嚏。不过有一点点鼻塞,不过没关系的,我相信小孩的病在刘主任的治疗下肯定会越来越好。谢谢!

患者:molihua007

疾病:鼻炎

就诊大夫:刘大波

感谢刘主任的耐心讲解,分析小孩的病情。他的和蔼可亲和精湛的医术,令人敬佩!现在小孩的情况有好转,平躺着睡还有轻微的鼻鼾。

患者: 陈蹦蹦

疾病:鼻窦炎、应变性鼻炎

就诊大夫:刘大波

医生询问得比较详细,建议做一个脱敏治疗法。以前在惠州也听医生介绍过,但是当时小孩子太小没有做,因为主任说能用上的药都用上了,也是只能抑制鼻炎发作的次数,没有以前那么的严重了。现在服用畅迪粉尘螨滴剂号,希望能把应变性鼻炎治好,但是时间比较长,只有坚持下去了。相信医生!

编辑手札

刘大波主任说,现在是他最舒服的状态:科室已经有了一定名气,每天从四面八方而来求诊的人络绎不绝;培养出来的团队已经成熟,可以分担大部分工作;儿童睡眠中心也进入了新的研究阶段,国内许多的儿童睡眠医生都经这里培训走出去;女儿正在美国攻读研究生,每年可以在国外团聚一次;现在下班后,可以陪太太到流花湖公园散步。很多正在拼搏的年轻医生和学生,都会无比羡慕他如今的生活。但是“他们只看到目前这一切,不知道我十几年间为此付出了多少血汗。任何成功都不是理所当然就能得到的,需要努力和用心。”刘大波主任说。

这就是刘大波主任,一个自称“不太喜欢笑”,却始终将病人放在第一位,坚持用心工作,医德为上的好医生。

专家印象

大家对他的印象:

人好 大胡子 喜欢孩子 为病人着想 负责任 善谈

说说你对他的印象:

  姓名:        
  内容:
  验证码:
查看更多评论>>
编辑:张燕君 监制:邹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