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一定的遗传特质,全身皮肤干燥,尤其皱褶和关节部位,可见红色斑块,伴苔癣样变,特定季节反复发作。通常发生于幼儿早期、儿童期,可持续至成年期。
专家提醒:防止特应性皮炎发作,患者一定要做好这四步!
特应性皮炎管理第一步:
心态管理很重要
儿童发病率大概在5%-15%,正值身心成长时期,此阶段皮肤出现了问题,可能遭受的压力、焦虑、冷眼和嘲笑,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此外,长期形成的心理疾病也会加重特应性皮炎的进程,研究显示,焦虑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特应性皮炎或出现皮肤状况恶化,因此,患者的心态管理至关重要。
患者自我心态管理
1、通过深呼吸、肌肉放松和想像等方式,缓解情绪。
2、听一些优雅、轻松的音乐,陶冶情操。
3、通过练瑜伽等来释放和消除烦闷,释放心理压力。
4、看一些轻松的综艺节目和电影。
5、主动寻求外界帮助,向亲友诉说苦衷,倾吐积郁。
6、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总结起来就是好好生活,一旦发现心中积郁很深,及时寻求他人帮助。如果自己家里有特应性皮炎患者,家人朋友也应该时刻注意照顾患者的情绪,做到:
1、倾听为主,沟通为辅,及时让患者的负面情绪得以宣泄。
2、通过其他病友成功控制和战胜疾病的鲜活案例做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他们鼓起面对疾病的勇气,给予他们治疗的信心。
3、通过咨询医生,针对患者的体质类型给予适当的食疗方案。
4、协助患者用药,预防感冒。
5、调整睡眠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合适的锻炼。
6、掌握一些护理皮肤的小技巧。
7、陪同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活动。
特应性皮炎管理第二步:
基础护理需做好
保持皮肤的清洁健康能有效缓解特应性皮炎的发作,基础护理是特应性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一环,但不少患者并不清楚基础护理有哪些?需要做到什么程度?专家提醒,基础护理分五步:洗浴、保湿、改善环境、食物干预、避免接触过敏原。
洗浴:特应性皮炎患者洗浴温度尽量控制在32~37摄氏度,每天或隔天洗5~10分钟即可,推荐使用低敏无刺激的洁肤用品,其pH值最好接近正常表皮 pH 值(约为6);洗浴后,用柔软的毛巾蘸干皮肤,避免用力摩擦。
保持湿润:洗完澡后要保持皮肤湿润,可以使用保湿效果好的润肤乳,并要坚持这三个原则:
足量多次:每天至少使用2次,儿童至少100g,成人至少250g。
使用时机:洗浴后立即使用。皮肤感染时,不单独使用,最好先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产品成分:含花生和燕麦等成分的润肤剂或增加致敏风险,冬季根据皮肤干燥情况可选用富含脂类的润肤剂、医学功效性润肤剂,无致敏防腐剂。
改善环境:特应性皮炎要想有效预防复发,改善居住、饮食环境很关键,穿衣尽量选择全棉、丝质材质的面料,床上用品要经常晒一晒,加强居住地通风,尽量避免有尘螨、沙土、花粉等居住环境。
食物干预:尽量避免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如牛奶、鸡蛋、小麦、花生、大豆、坚果、贝壳类、鱼等食物,如果食物和皮疹间的因果关系明确,建议避食4~6周,观察皮疹改善情况;除非明确食物和发疹之间的因果关系,否则不推荐盲目避食,过度避食可导致营养不良。
避免接触致敏物:常见的致敏物有镍、新霉素、香料、甲醛、防腐剂、羊毛脂和橡胶等,例如眼镜架、金属把手、眼药水、香味蜡烛或芳香剂、油漆、胶水、罐头、润唇膏和轮胎等。
特应性皮炎管理第三步:
达标治疗护健康
针对特应性皮炎的达标治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先明确一个大目标,将其分解为小目标,不断解决每一个小目标,直至到达最终的“大目标”。
“达标治疗”不仅能减少每次复发带来的困扰,还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复发,并且更有信心应对复发后的管理。
在特应性皮炎的达标管理中,务必要坚持定期疾病评估,可以参考下方量表:
专家特别提醒,特应性皮炎是一个极其擅长伪装的病。当特应性皮炎症状改善后,看似恢复正常的、无皮损症状的皮肤其实并非真的“正常“,在微观(即细胞及分子)层面仍然可能存在一定的炎症反应。
此时的皮肤存在皮肤屏障缺陷,在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下,容易刺激特应性皮炎复发,需要维持治疗,不建议擅自停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减停药物。
特应性皮炎管理第四步:
用药合理别上头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目标是达到疾病控制和长期缓解,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诱导缓解,治疗阶段应选择可快速控制瘙痒和炎症的药物,并且要兼顾安全性。
长期目标:维持缓解,用药选择应重点考虑减少复发和长期用药的安全性,要根据病情程度来决定,不是吃药越多好得越快。
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通常使用外用抗炎药物即可控制病情。
急性发作期患者:可用强效激素迅速控制炎症,然后逐渐过渡到中弱效激素或改用TCI类药物治疗。
出现急性渗出液时:可采用生理盐水、硼酸溶液以及高锰酸钾溶液对渗出部位进行洗涤。
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原则上尽量不用或少用,对病情严重、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可短期应用,病情好转后及时减量停药,逐渐过渡到中弱效TCS或外用药物TCI。
任何药物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向医生或药师了解当前使用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案,当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应做好记录,及时反馈,与医生共同协商,非必要不建议擅自停药或换药,从而影响疗效。不良反应有时可能是紧张焦虑引起的心理作用,注意区分。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