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分为主观耳鸣和客观耳鸣,主观耳鸣是指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感觉到响声,仅能为患者本人听到。多数耳鸣为主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不常见,是由耳朵附近的结构产生的噪音,有些客观性耳鸣声音较响,检查者也能听到。
耳鸣可描述为蝉鸣声、流水声、电流声、嗡嗡声、铃声、轰鸣声、汽笛声或嘶嘶声,并且有时是可变的或复合性的。
引起耳鸣的原因
虽然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产生耳鸣,而且这种疾病的发病年龄层集中在老年人群中,但是如果经常耳鸣的话,会造成睡眠质量下降,影响思维和集中注意力,带来无以名状的身心压力,严重时更会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它是隐形的有声“杀手”,向我们的身心健康发起攻击,打破平静美好的生活。所以说大家可以了解该病的发病原因,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1
感染和外伤
如患上了外耳道炎、中耳炎、或者是内耳受到了感染,耳朵处有外伤等,都有可能出现继发性的耳鸣。而且耳鸣也分为间断性和持续性的。
在人们的耳部受到急性感染的时候可能为搏动性。有时外耳道的耵聍栓塞也会引起持续的耳鸣。
2
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的患者通常都会出现耳鸣的症状,其现象为持续性、进行性、单侧或者双侧都会出现耳鸣,同时还可能会听力减退,头晕等。
患上听神经瘤的先兆是听力出现减退,并且耳鸣、眩晕、耳闭塞等症状有持续1个小时以上的,就应该到耳鼻咽喉科就医检查。
3
噪声影响
暴震声和长时间的噪声接触,均能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产生,对高危人群工作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要注意噪声防护,如减少噪声源或在噪声环境中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
4
精神紧张和疲劳
当人们处于一个长时间的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时,身体就容易出现疲劳并且出现耳鸣的情况,或出现间歇性耳鸣的症状。因此,适当调整工作节奏,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对耳鸣的减轻是有益的。
5
不良习惯
饮食不当也会引起耳鸣,如经常摄入咖啡因和酒精,也可能加重耳鸣症状。如吸烟会降低血氧,当缺氧的时候就会对内耳毛细胞造成损害,引起内耳疾病。喉咽返流也会引起耳鸣。
6
耳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症
耳郭软骨膜炎、复发性多软骨炎、鼓室硬化症、自身免疫性咽鼓管炎、分泌性中耳炎、耳硬化症、胆脂瘤、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梅尼埃病、突发性聋等这些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耳鸣,相关患者应该要警惕。
耳鸣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是一过性耳鸣(不伴有眩晕、耳闷等其他不适,很快可以缓解),同时发生在情绪激动、劳累、睡眠不佳等诱发因素之后,首先应该去除这些诱发因素,即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若改善这些因素后,耳鸣仍不能缓解,建议前往医院就诊。根据耳鸣的性质、侧别、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医生会建议完善耳内镜检查、听功能检查、颅脑核磁共振等检查。
若能发现明确的病因,如炎症感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就可以结合患者病情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若所有检查都没有明显异常,可排除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患者应放松心情,根据医生的推荐,尝试以下治疗方案
耳鸣声治疗:
有研究显示,耳鸣与听力下降导致的神经系统重塑有关。针对听力下降的程度和耳鸣的特点,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音频片段,患者定期规律地听这些声音,有可能改善耳鸣。
目前已有部分研究证明,耳鸣声治疗的有效率约为70%。
耳鸣认知行为疗法:
耳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但仅有少数患者感到耳鸣明显影响了生活质量,需要借助医疗手段进行干预。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告知耳鸣患者一些关于耳鸣的知识,使其不再焦虑、恐惧。
有证据表明,该治疗可明显降低耳鸣对患者生活的不利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需要专业的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因耳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以尝试。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该疗法因病制宜,中西医结合,在声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按摩、穴位注射、艾灸理疗、中药口服制剂,全面调理与耳和听力相关的神经和组织,实现了对耳病治疗的综合治疗,有效改善听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目前耳鸣领域的有关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经颅核刺激、双相刺激、电刺激、行为认知疗法,习服疗法等,患者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尝试。(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