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走向实践 亚洲生存质量学术会开幕
第三届国际生存质量研究会亚洲华人生存质量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生存质量学术交流会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召开。[详细]
第三届国际生存质量研究会亚洲华人生存质量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生存质量学术交流会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召开。[详细]
方积乾教授指出,要在国内进行全民健康调查,不是个人、某个公司或某个企业能做到的,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力量才能真正实现。[详细]
为推进华人地区生存质量研究人员合作、教育和成果共享;鼓励讨论中华文化及语言对生存质量研究的影响及独特性;促进华人地区生存质量学者与国外学者的联系,第三届国际生存质量研究会亚洲华人生存质量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生存质量学术交流会于2012年9月13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召开。[详细]
中医问诊方式是望闻问切,在此背景下量表对评价中医疗效的作用明显,能直观呈现患者症状是否有改善,用药是否有效等,且一旦量表规范化,中医各治疗方式的可比性也出来了。在此大前提下,中医特色量表的制定和推广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在中华大背景下做的中医特色量表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的量表部分条目和用中医相关的健康状况信息,即将国际量表和中医内容、文化传统等相融合,再进行临床验证和分析筛选,最终形成符合中华文化背景的条目,即中医特色量表,与国际量表的区别在于将其保留精髓,拓展延伸。[详细]
中医特色量表是一个评价个人健康状况的工具,包括生理症状和心理问题以及社会交往等众多指标。若考虑到民众健康状况水平和心理要求的地域差异大,量表的推广就具有很大难度。目前量表的使用意义多在疗效评价(临床结局评价)和人群健康状况调查中。特色量表无法被个体用于评定自身健康状态,但却能给健康工作者、社区中心、防疫站提供建议,从而通过社区的辅导、医疗机构的干预,改善人群的亚健康状态,如推广心理辅导、太极拳、体操等,以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等。[详细]
方积乾,国际生物统计学会中国组负责人,中国卫生统计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卫生统计学会会长。
方积乾:量表其实是一个工具,一个测量工具,也相当于一个测量设备,测量健康,测量生存质量。要在国内进行全民健康调查,不是个人,也不是某个公司,某个企业能做到的,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力量才能真正实现。[详细]
方以德,香港生活质素学会(Hong Kong Society for Quality of Life)现任主席。
方以德:国内现在还有很大空间来做生存质量研究。该领域在国内经过这么多年来的发展,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都变化较大,越来越尖端前沿,让人印象很深刻。香港的医疗研究资源非常紧缺,但中国内地幅员辽阔,资源就非常丰富。[详细]
广东医学院生命质量与应用心理研究中心负责人万崇华教授称,医疗保险制度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一个外在客观条件,也就是疾病对患者造成的经济负担大不大的问题。提高生存质量,是我们国家一直呼吁建立“全民医保”的意义所在,要让大家都有保障,生得起病,看得起病,治得好病。
在荷兰,通过学者和医院的合作、文献的发表、研究方向的延伸拓展等方式,生存质量标准量表获得医患双方的关注。如果将这些方法应用在中国,或许有利改善医患关系。Prof.Aaronson认为,将生存质量研究合理地应用到临床诊疗中,能促进医患间的换位体验、相互理解,能最大程度改善医患间关系。
梁国辉教授认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的问题会涉及到疾病对患者本身的影响,疾病恢复好对身体影响就小,恢复不好,影响就大,而幸福感调查所评定的范围,比较广,生活水平物质水平高,幸福感可能就高,物质生活不满足可能幸福感就低,而此时生存质量不一定成正比。
生存质量在多种行业和领域当中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相关量表也越来越多。众多量表为学者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工具和手段,但同时使用者在量表选择上毫无头绪。在生存质量研究领域,建立量表条目库,简化每条量表的条目,进行量表的计算机自适应测试是毋庸置疑的发展趋势。
谭健烽做了关于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工作倦怠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量表,调查发现19.42%的医护人员有情感衰竭的重度工作倦怠,7.87%的医护人员有去个性化的重度工作倦怠,34.65%的医护人员有成就感的重度工作倦怠,提示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主要来自成就感和情感衰竭方面。
余红梅教授告诉我们,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维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认知障碍患者生命质量;另一个,有助于患者即便认知下降很多,但生命质量不会下降太多。当然这只是这几年的情况,也许若干年以后还是会下降比较多。
冠心病血运重建术简单来说,就是指冠心病人需要做介入、搭桥等。欧爱华教授指出,初步构建并评价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评价提供软指标。
来自浙江大学公共卫生系研二学生吕伊然在导师王红梅的指导下,题为《共患病对社区就诊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的论文获奖,该论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常见慢性共患病(共患病是指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或复发性疾病)对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刘 晓 李波祺 徐蓓蓓 彭碧霞 严毓芳 监制:邹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