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9/12/14 12:47:18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联合主办的中医药应对甲型流感研究进展高峰论坛于12月13日上午在成都召开,四川省卫生厅应急办苏林主任,四川省预防医学科学研究院刘伦光处长等领导出席本次高峰论坛。

  会场上,郑劲平教授,刘更新教授,梁连春教授,贾振华博士这四名专家分别围绕中医药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既有基础研究,也有临床研究,既有实验室的研究,也有疫区的防控经验总结。据悉,成都作为本次高峰论坛的主会场,同时设立了辽宁,河南,重庆,云南,福建等35个分会场,共有7000多名专家与会。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流感方面的历史情况

  广州呼吸病研究所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郑劲平教授:在最早的医典《皇帝内经》就记载有瘟病的流行,属于瘟热病范畴,历史记载中医中药对抗疾病的治疗有悠久历史。

  郑劲平教授认为中医药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需要做更多的实验。连花清瘟的药理效果非常明显,通过两方面,一是体外实验,用病毒进行细胞培养,同时加入抗病毒药物,结果表明连花清瘟胶囊能减弱病毒;二是体内试验,用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细胞因子的改变,减少病毒细胞,改善身体状况,从而减少死亡。通过这两个实验表明连花清瘟胶囊在预防与治疗上都有明显作用。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的临床使用情况

  河北省廊坊市传染病医院副院长刘更新教授:当时廊坊市流感爆发,他们压力相当大,一方面担心达菲药物供给不足,一方面尝试采取中药连花清瘟胶囊治疗,也为以后的疾病防护积累经验。

  结果表明,连花清瘟胶囊在抗病毒作用方面与达菲无差异;在缓解流感症状上,特别针对发烧,咳嗽,肌肉酸痛,头疼等症状,在效果上优于达菲;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来 看连花清瘟胶囊是达菲费用的八分之一,而且连花清瘟胶囊是目前唯一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抗甲流中成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责编:温小军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儿童如何远离甲流?小孩子1岁了如何应对甲型H1N1流感?

你好,孩子一岁,加油的话,这个不要去预见室内的活动,要多注意通风,多注意,预防宝宝感冒就像人类的。

Q:是不是甲流?

  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潜伏期时长七天.  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等,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酸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症状.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发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8℃,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若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1,预防甲型H1N1流感  面对甲型H1N1流感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在预防方面,没有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并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  2.不要用未洗净的手摸眼,鼻或口.  3.家庭房间多通风,保持屋里空气流通,可以及时吹散病毒,降低它的浓度,减弱它的毒性,从而减少受感染的可能性.  4.在烹饪特别是洗涤生猪肉,家禽(特别是水禽时)应特别注意.特别是有皮肤破损的情况.建议尽量减少接触机会.  5.定期服用板蓝根(可以考虑有一定规律性),最好每天服用,预防甲流.还可以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作茶饮.   6.特别注意类似突发高热,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的临床表现,应留在家中,并至少与他人保持1米,立即就医,引起重视.  7.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场所的机会,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  8不随地吐痰,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纸巾用后立即丢进垃圾桶.  9.可以考虑戴口罩,降低风媒传播的可能性.  10.养成多洗鼻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提高鼻腔应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能力.  2,感染后的做法  ·如感不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待在宽阔的地方,最好去医院,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  ·多休息,喝大量的水;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  ·勤洗手,每次洗手都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更应如此;  ·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  3,家人出现流感症状后的做法  ·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至少保持1米距离;  ·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等遮盖物遮掩住嘴和鼻子,遮盖物使用后应丢弃或清洁;  ·与病人接触后应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病人居住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  4,如自己认为需要治疗时的做法  1.去医疗机构之前,应该首先与医护人员进行联系,报告自己的症状,解释为何会认为自己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  2.如果没有办法提前与医护人员联系,那么当抵达医院寻求诊断时,一定尽快把怀疑自己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想法告知医生;  3.去医院途中,尽量用口罩或其他东西遮盖住嘴和鼻子.  5,接种甲流疫苗  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完成疫苗研发和注册使用的国家.在推广甲流疫苗前,13000志愿者接受了测试疫苗的安全性,结果显示甲流疫苗副作用很少发生而且是轻微的.接种疫苗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有效手段之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意见,每个人都应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编辑本段]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鸡尾酒”预防方案  2009年3月日本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感染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死亡.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丰富的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经验,对时行感冒(流感)疗效是肯定的.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本预防方案.一,生活起居预防    (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  (二)“食饮有节”,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  (三)“起居有常”,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  (四)“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衡,“恐则气下,惊者气乱”,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  二,中药烟熏预防    中国古人对付流感,有种种经验.其中香药熏治最为盛行,是几千年来的主流疗法.且通过多项试验表明,贯众,安息,苍术,艾叶等中药有防病,预防瘟疫的作用,空气杀菌率为93%以上.汉代的张仲景就用苍术连同猪蹄甲一起焚烧,据说能避一切恶气.  为此我们走访了成都华藏香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华藏香堂》是国内纯天然香品贸易平台,就避疫除晦,净化空气的香品,华藏香堂权威推荐了以下家用熏香:  1.藏宝避瘟散  此香药是古格藏香坊根据西藏医学著作《四部医典》理论和配方制作,具有清除瘟疫疾病,传染病及其他疾病颇具疗效.为了让大家能预防疾病瘟疫,将配方拿出向全世界公布.  2.除晦辟邪熏香  本熏香是如是香坊依参照传统中医学理论及相关典籍的记载,结合藏药的功用,以诸檀等纯阳刚烈的香料为骨芳香辟秽,用清热解毒法,以毒攻毒法之方式调和诸中药藏药制成.预防,谴除疫病效果极佳.   3.烧熏辟疫大鹏香  本藏香取材于《四部医典》藏医熏治养生理论,采用各味上等名贵药材,通过烧熏达到预防并治疗疫病等效.   4,月光宝鹏香  本熏香源自山南藏香工坊,其香气味凛冽,肃杀辟晦功效显着.适于家居日常普熏,预防时疫,驱除流感,清除污秽,净化空气等功效.  5.中药贯众,安息,苍术,艾叶等.  方法:点燃熏闻即可.或制成香囊,随身携带,除瘴避秽.   二,药膳预防  1.饮食宜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易化生积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  2.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3.姜枣薄荷饮:薄荷3g,生姜3g,大枣3个.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薄荷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4.桑叶菊花水:桑叶3g,菊花3g,芦根10g.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5.薄荷梨粥:薄荷3g,带皮鸭梨1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6.鲜鱼腥草30—60g,蒜汁加醋凉拌;  7.鲜败酱草30—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8.鲜马齿苋30—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9.赤小豆,绿豆适量熬汤服用.  10.绿豆60g,生甘草6g(布包),生薏米20g熬汤后去甘草包,服用;  若口鼻干燥较重,可以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润燥的功用.

Q:甲流可以预防吗?

甲流也就是常说的甲型流感,这个是可以预防的。一般在甲型流感流行之前,注射甲型流感疫苗就可以降低发生甲型流感的几率。而且在甲型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员集中的地方,平时还要注意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抵抗力,也有利于预防甲型流感的发生。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