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10/1/11 9:57:50

  高先生今年62岁,两个多月前出现乏力、无食欲、消瘦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发现得了丙肝。

  医生告诉他,丙肝病毒在他体内应该已存在较长时间,要尽快接受治疗,否则肝功能将进一步损坏。

  “什么是丙肝?为什么会得丙肝呢?”高先生对此非常不理解。

  据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感染科王少扬主任介绍,丙型肝炎和乙肝一样,是一种血液和体液传染性疾病,不治疗会损害肝功能,长时间引起肝硬化和肝癌。但由于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丙肝病毒才被发现,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对它都还比较陌生。

  潜伏期10~20年尚无疫苗可预防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感染科王少扬主任介绍,在1989年以前,世界医学界没有“丙肝”这个概念。如果感染的不是甲肝也不是乙肝,就叫“非甲非乙型肝炎”。

  直到1989年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个新型的肝炎病毒后,世界病毒学会才把这个病毒正式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而在找到检测方法之前,丙肝已悄悄蔓延了数十年。

  在我国,丙肝的规范检测方法是从1993年~1994年开始普及的。据调查,我国丙肝抗体阳性率水平为3.2%,全国大约有3800万丙肝患者。

  丙肝病毒比较隐匿,一般要“潜伏”10~20年后才开始表现出各种症状,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几年才开始有患者被确诊的原因。

  同样作为传染性疾病,丙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类似,不一样的是:丙肝尚无疫苗可预防,这是因为丙肝病毒的基因变异性较大,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难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大量新变种。

  因此,丙肝的预防重点在于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就诊率只有10%治疗及时可痊愈

  由于丙肝症状比较轻微,潜伏期又比较长,因此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已感染,目前丙肝就诊率只有10%左右,相当于10个病人有9个漏诊。

  丙肝病毒对肝脏的破坏是非常隐蔽的,很多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功能检查经常表现为正常,所以容易被漏诊。但是人体一旦感染丙肝病毒,转化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几率比感染乙肝病毒还高:丙肝慢性感染者如果不进行早期的及时治疗,大概有60%~80%的病人会发展成慢性肝炎。其中又有大约10%~15%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20年左右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每年有1%至7%会演变为致命的肝癌。

  但通过规范系统的治疗,丙肝是可以治愈的。目前国际上丙肝治疗的最佳方案是干扰素+利巴韦林,使用足够剂量治疗一年,70%~80%左右的病人可以治愈。也就是说,这些患者体内的丙肝病毒可以清除,以后不再发作。

  有输血史者建议查查抗体

  王少扬主任介绍,丙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通,如血液感染、不洁性行为、母婴传播等,其中血液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据了解,我国绝大部分丙肝患者都有输血史,比如前面提到的高先生就回忆说,20多年前曾在一场车祸后接受过输血;还有一位女性患者也是在小时候得肺炎时,为了加强抵抗力输过血浆。

  因此,专家提醒说,凡是在1994年以前有过输血史、拔过牙的、预防注射没有用专用针管的人,都可能是感染丙肝的高危人群,最好到医院做丙肝抗体检查。

(责编:温小军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丙肝超敏rna健康丙肝病毒基因分型阴性但是抗原阳性(男,23

丙肝病毒抗原阳性说明丙肝病毒感染,而且处于在急性感染窗口期,需要进一步检查如果丙肝病毒RNA阳性,则需要抗病毒治疗。如果丙肝病毒RNA阴性,则需要半年之后再次复查丙肝病毒RNA。您的情况基因分型阴性说明暂时不需要治疗。注意半年以后复查,平时注意不能有不洁性生活,避免输来源不明的血液以免感染丙肝病毒。

Q:丙肝病友,治疗丙肝三个月,检查丙肝病毒低于检测下限,还需要吃西药,打干扰素吗?

丙肝的治疗标准方案是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一般需要48周,4周后低于检查下限属于早期病毒应答,仍需要继续抗病毒治疗。但1b型对治疗反应更好些,达到EVR后可以24周终止治疗。

Q:为什么会得丙肝?

丙肝主要通过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如果没有丙肝的高危因素(主要为输血、静脉吸毒、牙科手术等),感染丙肝的可能性就很小,乙肝病毒并不会导致病人更易感染丙肝。有研究报道,住院的乙肝病人同时患有丙肝的概率高于普通人群,这可能与乙肝病人住院期间常使用大量的血液制品(如血浆、白蛋白、红细胞等)治疗疾病有关,并不能简单地说“得了乙肝便容易得丙肝”。   但是,如果乙肝病人再感染上丙肝的话,病情往往进展较快,有重症化倾向。相反,由于丙肝病毒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得了丙肝的病人不易感染乙肝,即使感染了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的复制程度也较低。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