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世界卫生组织刚刚宣布甲流大流行结束之后,一种被误读成病毒的金属酶“NDM-1”又被推上风口浪尖。“致死性”、“超级细菌”、“无药可治”……在领教过SARS和甲流的威力后,人们对“NDM-1”以及由它带火的“超级细菌”概念也变得“超级敏感”。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朝阳医 院主任医师、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主任曹彬,请他为大家对“超级细菌”进行全面的解析。
“超级细菌”一直都存在
“NDM-1”既不是一种细菌,也不是一种病毒,仅仅是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的一种金属酶。细菌可以产生多种酶,这些酶会破坏不同的抗生素,NDM-1不过是其中一种,只不过是对抗生素破坏能力比较强的一种。
肠杆菌科的细菌是产生NDM-1型酶的主要菌类,产NDM-1型酶的细菌可以通过泌尿系、肠道、呼吸道和血流等多种途径感染,引起血流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伤口感染。
这种细菌通过医院的常规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方法就可检测出来,但由于它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几乎所有抗生素耐药,因而治疗起来会比较困难,这也正是为何将这种细菌称作“超级细菌”的原因。
难治,并不意味着“无药可治”。事实上,我们发现,目前替加环素和黏菌素这两种抗生素对这种酶还是有抑制作用的,超级细菌“超级”的地方就在于 可以用来抑制它的抗生素太有限了,导致我们用药的选择余地变小,而不是说这种细菌的致死率高或传播性有多高。其实,类似具有超强耐药性的“超级细菌”还有 很多,比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大家要弄清楚一点,“超级细菌”并不是随着产NDM-1型酶的细菌被发现才出现的概念。细菌存在于自然界的历史要远远长于人类,多重耐药细菌一 直就存在,特别是抗生素出现以后。我国各级医院的临床医生,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科的临床医生每天都在和与产NDM-1型酶的细菌一样的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性疾 病作斗争。
${FDPageBreak}
“NDM-1”的出现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
人类在数十年中一直在不断地去发现、研制各种新的抗感染药物,一个新型抗生素从研发到上市需要花费数十亿人民币,花费10余年时间。抗生素的滥 用无疑加速了这些人类辛辛苦苦研制出的有效药物。在这场人与耐药菌的竞争中,最终胜出的有可能是细菌。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因为数量巨大,繁殖能力强,适应 自然环境的能力比人要强。
不管医生还是患者和家属,对待感染性疾病都需要一种平和心态,多一些宽容,“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抗生素绝对不是“灵丹妙药”,不能期待 一次点滴就“药到病除”。在抗生素的使用上,也要有平和的心态,更需要宽容,给抗生素“减负”,如果不是细菌感染,就可以不用抗生素,更不能片面追求高级 抗生素。
对“NDM-1”的重视缘于对感染病的忽视
产NDM-1型酶的“超级细菌”被各国媒体曝光后,一度引起人们的恐慌,甚至担心这种“超级细菌”会像当年的SARS冠状病毒或甲型H1N1流感病毒那样大范围传播。
细菌和病毒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病毒并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它一定要寄生在细菌或细胞里才可存活、繁殖,而细菌类似于人体细胞,可以独立进行繁殖。
细菌感染和SARS、甲流等病毒感染的途径完全不同,所以不应该拿这两者做类比,产NDM-1型酶细菌不会像SARS病毒或甲流病毒那样通过空气传播。
国外因产NDM-1型酶细菌致死的病例多是由手术感染导致的,这种细菌引起的是感染性疾病。一般来说,所有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人体疾病都叫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SARS和甲流都是感染性疾病,但根据我国防控政策的需要,将它们划归为传染病的范畴。传染病在我国并不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而是根据国家的防控政策,从感染病中选出一些特定的疾病归类为传染病,实际上,在国外,感染病和传染病并没有像中国这样泾渭的分明。
在我国,对传染病的宣传力度和关注度要远远大于感染病,这导致了人们对危害性更大的感染性疾病反而有所忽视,没有足够的了解。
媒体和公众此次对NDM-1型酶的高度关注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当然,这其中也有感染科医生的“失职”,没有更早地通过媒体宣传耐药菌感染的防 治,没有给普通民众以科学的“科普宣传”。但从另外一个层面,也反映出媒体太关注于SARS、H1N1这样的“传染病”,反而对于更加常见的“感染病”关 注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