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部队老专家本店坐诊,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测量血压、诊病,现场赠送价值百元新药!”这是山西省太原市一家大药店门前海报上的宣传语。
近些年,类似的义诊信息遍布全国各地。经销商们打着“义诊”的幌子,诱骗老年人购买药品、保健品和保健器材等。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10年上半年,保健品投诉量同比上升35.0%,投诉增幅明显。其中大部分与“义诊”有关。从各地的投诉数据来看,全国每年有超过1万名老年人被“义诊”忽悠。
山西省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刘杰告诉记者,老年人去参加“义诊”活动,并非完全没有警惕性。参加前他们可能会想,“我就免费量量血压、测测血糖、拿个赠品,肯定不会掏钱买东西。”但到了现场,这种想法很快就被销售人员有准备的“花招”忽悠了。刘杰说,从投诉案件来看,“义诊”欺骗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四种:
一是开始时很忌讳“说钱”。工作人员在散发宣传单时,一定会强调是免费的,到大医院去要花费几百元——这是“诱人”的关键。
二是免费赠药。采取先用后买等方式,赠用一两天的药,用后感觉有效再买,以消除老人的戒备心。等真正购买时,会告知你需要3—4个疗程,诱导患者多买。
三是花钱收买一些“患者”作“托儿”,现身说法、夸大宣传、欺骗患者。
四是重金雇大夫,天花乱坠地介绍产品功能和疗效,想方设法将患者的小病看成重症,彼病说成此病。然后,“对症下药”开出几个疗程的用药,让患者心甘情愿地掏钱买药。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教授王大华表示,老年人容易受骗与他们的心理有很大关系。老年人容易相信“权威”,尤其面对专业术语和仪器,常会觉得问题严重,需要治疗。同时,老年人爱面子,觉得别人“免费”诊断,不买药不合适。此外,一些老年人的确有贪小便宜心理。
消费者协会提醒,老年人参加健康知识讲座,要先问清楚是什么人讲课,哪个机构组织的,再决定是否参加;想购买东西时要头脑冷静,三思而后行,最好先问问儿女;最后,别贪图小恩小惠,提高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