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核电站二号机组刚爆炸,燃料棒可能部分融毁。建议减少外出和皮肤外露、戴口罩、服碘片,以防辐射。”3月15日早晨,不少北京市民接到类似的提醒短信。因大地震引发的日本核电站爆炸对我国有无影响?核与放射事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范围和程度有多大?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国内民众目前没必要戴口罩服碘片
对于坊间流传的“减少外出和皮肤外露、戴口罩、服碘片”防辐射措施,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研究员王作元表示,这些属于核事故或者放射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居民的常规防护手段,“目前在国内完全没有采用的必要”。
国家核事故医学救援中心临床三部专家、解放军307医院血液内科主任艾辉胜说,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取决于照射剂量。研究表明,照射剂量至少要达到1000个毫希(辐射剂量单位),才能对人体造成健康损害,主要表现为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损伤,也有少数人消化道有反应。但这个剂量照射带来的损伤,一般人体都能自己恢复。照射剂量一旦达到4000毫希,将会对人体带来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日本目前报道监测到的核泄漏照射剂量最高为数10毫希,这样的剂量水平不会对人体造成辐射损伤。他表示,我国目前在放射损伤救治领域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从以往经验看,照射剂量在6000个毫希以下,一般都能获得较好的救治效果。此外,作为国家核事故医学救援基地之一,该院目前已开通热线电话(010-66947999)。
记者从国家环境保护部获悉,自3月12日起,该部已全面启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相关结果公布在环境保护部网站上。记者登录环境保护部网站发现,每天公布的放射水平监测结果主要为两项:一是北京、上海、宁波等国内40多座城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量率数据,二是我国秦山核电基地、大亚湾核电站等运行核电站周围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数据。截至3月15日上午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各地放射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
辐射安全值得重视
采访中记者发现,日本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也让一直以来蒙着神秘面纱的核能和核辐射装置走进公众视野。王作元说,在核电发展的短短几十年内,先后发生了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和日本此次的福岛事故。按照理论计算,发生这类事故的概率为10-5~10-6,即每10万年到100万年才会发生一次。“但现实是几十年内就发生了3次,说明计算和实际情况还是有差别的。”
王作元说,每一次核电事故,都会让核电发展吸取经验,升级防范措施。例如,美国三里岛事件后,核电站反应堆的外壳必须由10厘米厚的钢壳包裹;切尔诺贝利事件过后,钢外壳外面厚达1米的水泥外壳的重要性得以凸显;而这一次,冷却系统的失灵将给未来的核电建设提供电路设计和应急措施方面的宝贵经验。“公众很关心核电站,但出于安全原因,核电站都有严密警卫措施,普通公众不能接近。建议核电站设立公众接待中心,普及核电知识,回答公众关心的问题,这对解除公众的疑虑很有必要。”此外,核电虽然是安全的能源,核电技术也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但核电站还是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民众对此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是正常的。因此,政府要认真做好核电知识普及与核电事故的应急准备工作,做好信息沟通,把核电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
艾辉胜认为,相比于核电安全,在我国,民用放射源的安全问题更值得重视。资料显示,1988年至1998年,中国大陆共发生放射性事故332起,受照射总人数966人。放射源丢失事故在所有事故中约占80%,共发生258起,绝大部分为责任事故,丢失放射源584枚,其中256枚未找回。根据国家核安全局的通报,2004年和2008年,山东和山西曾发生放射事故,均造成人员伤亡。这些事故提示政府对民用放射源管理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