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家长应关注青少年肥胖与脂肪肝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11/4/12 7:40:05

  紧张的期末考试结束后, 学生们开始了快乐的暑期生活——麦当劳、肯德基、碳酸饮料、电视和游戏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部分。摄取高脂饮食多、缺乏体育运动, 目前我国肥胖的孩子越来越多, 儿童脂肪肝病(NAFLD)发病率随之不断增高。

  儿童NAFLD的流行病学2000 年, 我国教育部、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组织的全国学生肥胖调查结果显示, 城市7~12 岁学生肥胖率为12%; 另一项对百名10~14 岁肥胖儿童检查统计资料表明, 脂肪肝检出率达18%, 因此,估计我国儿童脂肪肝的发病率为2%~4%。随着肥胖儿童在全球的增加,儿童脂肪肝的发病率将会越来越高。超重和肥胖是当前儿童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儿童NAFLD 的诊断典型的儿童NAFLD年龄多在11~13 岁, 男孩居多,通常超重或肥胖。多数儿童NAFLD 无明显症状,有些患儿表现为模糊不清的腹痛,肝功能异常(AST、ALT 和GGT 轻中度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儿童NALFLD 血脂异常的典型表现。儿童NAFLD 的危害肥胖和脂肪肝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值得家长高度重视。肥胖儿童身体负荷大、行动迟缓、活动能力低下。

  不少儿童青少年常有平足、膝内弯、下肢弯曲、脊柱和椎间软骨损害等疾病。免疫能力受到抑制,抗病能力差。高胆固醇、高血脂也会导致一些“成年疾病年轻化”,例如脂肪肝相关的糖尿病、冠心病等。男孩导致性发育滞后,女孩导致性早熟,初潮早,多伴有月经紊乱。另外,肥胖儿童耗氧量大,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肥胖儿童一般笨拙,容易成为被嘲笑和取绰号的对象,使得肥胖儿童青少年产生自卑感和精神压力。

  体型和身体状况等原因会使孩子逐渐形成自卑和孤僻的性格,不利于成长过程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儿童NAFLD 的治疗控制饮食:饮食结构合理,做到荤素搭配,少吃动物内脏、肥肉及油炸食物。体育运动:运动可消耗体能,促进脂肪代谢,合理减肥。关闭电视电脑, 到大自然中去吧!

  合理用药:根据儿童自身成长发育的特点,家长切勿胡乱使用药物和保健品,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然植物保肝药水林佳是由水飞蓟种子提取出水飞蓟宾和大豆中提取出磷脂组合而成,具有抗

  炎、抗氧化、抑制脂肪沉积等作用,安全性高无副作用,是治疗脂肪性肝病的经典药物,亦是中华医学会《非酒精性脂肪肝诊疗指南》的推荐药物之一,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责编:温小军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青少年也会得脂肪肝吗?

目前脂肪肝已经成为继病毒性肝炎之后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肝病,亟需引起全社会关注。   肥胖与脂肪肝关系密切。正常情况下,脂肪只占肝脏组织的3%—5%,如果超过5%即为脂肪肝。患脂肪肝儿童青少年一个显著的体型特征是“大肚子”,即脂肪聚集在腰腹部位。这些大肚子肥胖儿童患上脂肪肝的概率比一般性肥胖儿童还要高很多。肝脏被称为人体的化工厂,承担着消化、代谢和解毒的功能。儿童一旦患上了脂肪肝,肝脏功能会受到影响,不但影响儿童期正常的生长发育,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并可诱发糖尿病等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及脂肪肝病程延长,儿童脂肪肝还会逐渐发展成脂肪性肝炎、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其脂肪肝大多与肥胖和高血脂相伴而来。儿童青少年患脂肪肝的病史相对较短,通过及时干预,多数脂肪肝可以得到控制和治愈。控制肥胖是防治儿童青少年脂肪肝的关键。肥胖儿童家长,还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纠正孩子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基本原则为“一适两低”,即适量的蛋白、低糖和低脂肪,饮食要清淡,不可过饱,多食新鲜蔬菜和瓜果,限制热量摄入。同时进行户外有氧运动,并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

Q:青少年会不会得脂肪肝?我家孩子特别胖,很能吃,真担心他会有脂肪肝

您好,会的,目前来说脂肪肝已经成为继病毒性肝炎之后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肝病,其中肥胖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肥胖是防治儿童青少年脂肪肝的关键。如果怀疑可以检查一下,必要时可以服用葵花护肝片可改善肝功能、增强肝脏解毒能来保护肝免受损伤;注意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纠正孩子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时还要进行户外有氧运动。

Q:哪些人容易得脂肪肝?

中老年男性、不注意控制饮食、劳累、户外活动少、过于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多余的脂肪就堆积在肝脏,造成脂肪肝,还有慢性疾病,原来就有慢性肝病的人,而且高血脂、高血压的人,慢性疾病患者,还有青少年,以前都是中老年,现在青少年都出现了,这生活水平提高了,经常来个小胖墩,这孩子的家长急得要命,就是经常吃油腻的东西。  还有,糖尿病患者,加上肥胖,特别肥胖的父母亲等,如果家里有家族史,像爸爸妈妈有没有肥胖,家里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稍微觉得不对劲,还得做个糖耐量检查,并观察一天,监测血糖等,有遗传倾向的要特别特别注意。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