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专家披露自疑染艾人群调查细节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11/4/11 14:03:06

  4月6日,卫生部通报了对自疑“阴性艾滋病”人员的两次调查结果。结论是:目前可以排除该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而且无证据支持该人群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上述结论是怎样得出的?自疑“阴性艾滋病”人员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群?

  对此,一直帮助该人群的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及其助手裴迎新博士,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初步估算自疑感染者总数不超过1000人

  近年来,互联网上聚集了一群自称有类似艾滋病症状的人。他们以男性为主,大多有过高危行为,自我怀疑感染了艾滋病,但多次检测都是阴性。有些人自称“检测不出的感染者”或“阴性感染者”,他们深信自己得了艾滋病,不断将自我感觉和猜测发到网络,引起其他自疑者追随。有的人自疑被不明病毒感染;有的人在网络上发布“家属被感染”的信息,声称唾液、汗液乃至空气都能造成传播,引起更大范围的恐慌。

  “这些人所述状况与传染病症状相距甚远”,曾光说,在经多次检验都呈阴性后,有些人便质疑医疗卫生机构的检测能力,就进行投诉。

  2009年夏,曾光接到该群体的求助信息后,他与同事一起分析了这些人的基本情况,向该人群发出公开信,疏导其心理压力,还安排其助手裴迎新博士与该人群建立联系。其后,裴迎新不断通过电话、网络聊天室等途径解答其各种疑问。

  裴迎新说,目前已知有11个该人群聚集的QQ群,其中9个群能够进入,每个群登记人数为12人~200人,但有重复登记现象,并经常有人更改用户名。“初步估算,该时点此人群总数不超过1000人。”

  中外实验室检测均给出否定答案

  2010年1月,中国CDC通过网络招募自疑感染者来京,报名者仅88人。在88名报名者中,中国CDC选出59名作为调查与检测对象。59人中,男性54人,来自22个省(市),平均年龄34岁。

  曾光介绍,调查涉及流行病学、医院临床检查和实验室研究等内容——中国CDC现场流行病学队伍进行了暴露史、自诉症状、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次数等流行病学调查;北京地坛医院为其进行了临床检查,包括内科、外科、肿瘤科、五官科和皮肤科等,还进行了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及血常规检测;中国CDC国家参比实验室为其作了艾滋病病毒相关检测、CD4免疫细胞测定,并进行了梅毒、丙肝等性传播相关疾病检测。此外,考虑到有人自述症状与XMRV病毒(异嗜性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导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症状相似,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还检测了XMRV病毒。

  调查显示,在59人中,84.7%的人自诉出现症状前有过高危行为,从“暴露”至“症状出现”的间隔平均为15天;在59人中,有40人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其余19人有一些与艾滋病病毒感染无关的常见的非特异性变化,17人各有1项生化检查异常值,但与各自主诉临床症状不符;所有59人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抗体、嗜异种性小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检测均为阴性,1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

  但该检测结果并未得到该人群的认可。为进一步解除缓解他们的疑虑,今年1月,中国CDC将其用于检查的剩余血液送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实验室做进一步的检测。

  “该实验室的病毒芯片可以检测到1.5万种左右的病毒,还可以探测到一些未知病毒。目前,美方反馈已完成约1/3样本的检测,结果全部阴性,未发现任何病毒。”曾光说。

${FDPageBreak}

  第二次调查仍未发现传染病传播

  在第一次调查的基础上,卫生部组织专家制订了更为系统的“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组织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和广东6省(市)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该调查开启于今年2月,由各专业的高水平专家组成调查组,按照制定的调查框架图,从问询病史开始,逐步用排除法证明有病或无病。

  曾光介绍,目前共调查了40人,其中包括曾参与过第一次调查的15人。此次调查更多关注到了自疑感染者家庭成员情况。到目前为止,调查结果和第一次中国CDC所做的调查结果完全一样,仍无一检出艾滋病病毒感染,也未发现像该人群所说其家人被传染的现象,甚至没有发现疾病的聚集性。

  曾光表示,之所以选择上述6省(市)作调查,是因为这些地区反映的此类问题较为集中。卫生部组织此次调查,旨在对该人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随访试点工作,通过对该人群及其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等实施现场调查、随访和关爱工作,核实该人群反映问题的真实性,明确所述疾病有无传染性和家庭聚集性,同时开展宣传教育、随访和关爱工作。“试点调查工作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开展对其他省(市)该类人群调查。”

  5名自疑感染者经帮助症状消失

  据悉,自2009年夏季以来,曾光已向该人群发出5封公开信,与该人群沟通,并为其讲解健康知识。裴迎新与该人群的沟通渠道也一直畅通。

  曾光介绍,精神科医生通过专业的量表检测证实,大多数自疑感染者的精神都有些问题,他们在面对不利事件时缺乏化解能力。专家从躯体症状和神经症性两个角度评估认为,该人群的自述症状主要为精神因素所致。

  “目前,已有5个人给我们来信,表示听到我们的检测结果和分析后症状消失了。”曾光说,其中一名来自上海的被调查者,原本就患有焦虑症,在加入相关的QQ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来京接受调查体检与专家会诊后,这位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有过高危行为,表示已能调整心态、过开心的日子了。

  一位“痊愈”者还致信所有网友:“我也是原来的问题人,现在毛病一点点少了,舌头白、舌头不舒服都是扁桃体肥大发炎闹的,刚手术完,真的感觉很舒服,前所未有的舒服了。和大家打个招呼,我走了,将要开始新生活了!我的心结已经开了。请大家为我祝福吧!”

(责编:尹浩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是艾滋病还是恐艾症?

对于艾滋的初筛,目前认为高危行为后最长3个月检测阴性即可排除。4个半月检测HIV为阴性,所以你可以完全排除的,不要担心,完全没有必要继续检测.很可能是心理负担过重。

Q:恐艾症怎么诊断

您好,恐艾症的检查:他们常常错误地把心理恐惧所引起的一些自主神经症状,认定为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恐惧症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临床表现为想到或看到“艾滋病”这三个字及艾滋病的相关报道即出现紧张不安和烦躁;经常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已感染或会被感染艾滋病;经常处于高警觉状态,如临大敌。同时也可能伴有各种躯体症状,如坐立不安,往复走动,唉声叹气等。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也不明显。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和相应的心理治疗可以得到缓解。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临床表现的中心症状为恐惧。表现为对艾滋病及其与艾滋病有关的一切东西和场所的恐惧。如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于是对血液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对吸毒人员、性工作者及艾滋病人表现出恐惧反应;对医院里的针具,公共厕所表现出恐惧反应。在接触到所恐惧事物的时候会出现心慌、出汗、肌肉紧张、颤抖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症状。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较明显。此型艾滋病恐惧症仅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于恐惧症的心理治疗。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恐艾症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比较常见。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比较明显,社会功能受损严重。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恐艾症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最为常见。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因此反复检查,四处求医,经多次检查,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消除自己的恐惧和担心。即使是权威机构的结果也不相信,怀疑检查过程的各个环节,事后反复回忆检查过程,如认为工作人员当时不够专心,认为检查时使用的器具没有消毒等等。整日奔波于各个医院。对和艾滋病类似的症状非常敏感,如一但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极度恐惧,如临大敌,万念俱灰。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主要表现在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不相信检查结果,顽固地担心或坚信自己已经被感染了艾滋病。也可出现回避或逃避行为,但一般不明显。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需要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同时需要结合针对疑病症的心理治疗。

Q:恐艾症的症状

你好,恐艾症的具体症状:强迫症状,反复思考艾滋病的有关症状或曾经发生过的一些行为-强迫思维,反复检查身体上的可疑体征-强迫动作。疑病症状,艾滋病疑病症状者往往具有过度执拗、要求过度精确及过分坚持的人格特性。恐病症状,对艾滋病有恐病症状的人多性格脆弱,听到一些有关艾滋病的信息就感到恐慌。抑郁症状,艾滋病恐惧症者在发生高危行为后,自觉对不起父母或妻儿,同时又担心感染艾滋病病毒。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