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生首诊的患者,大部分都是没有明确诊断的患者,多以急危重症为主,患者濒临死亡,家属心急如焚,情绪可想而知!在现实的医疗大环境下,为急诊医师在医患沟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经常要面对以下情况:
1,病史不清,患者危重,家属心急,作为医生的我们该怎么办?
2,病史清楚,患者濒死,家属激动,作为医生的我们该怎么办?
3,病史清楚,外科急症,无家属,作为医生的我们又该怎么办?
4,病史清楚,留院观察中病情突然加重,面对家属的质问,作为医生的我们该怎么办?
5 ,既往体健,急症突然出现,无家属,只有朋友,作为医生的我们又该怎么办?
急诊科也因为其特殊性,而特别容易发生医患纠纷。急诊科的特点有:
1,开放的窗口,人流量大,病种繁多,病源广泛,应急情况复杂。
2,医生护士工作工作量大,易产生疲倦、劳累。
3,急诊患者:嫌就医繁琐,焦躁易怒,病情复杂,情况紧急,思绪紊乱,霸气十足,居高临下,趾高气扬等原因,稍有不满常会把生病引起的诸多烦恼冲着医生护士发泄。
${FDPageBreak}
除了科室的特殊性以外,作为一名医生,身上也负担了太多的压力。
1、社会压力:主要是司法的不公正、公众对医疗工作的误解和媒体的推波助澜,这种不公正源于对医学的不了解、无知和想当然。从2001年开始,医疗纠纷中要施行“举证责任倒置”——就是要医生在遇到法庭审理医疗纠纷时,提供自己无罪的证据。如果拿不出无罪证据,就可以判定医生有罪。这一法规的出台,严重打击了医生的积极性,过去医生是“只要有可能的都救”,现在变成了是“如果没有把握的都不救”。医生在处理问题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治疗不积极,导致病人失去救治的机会。
2、工作超负荷:医生的工作量是超乎民众能想象的:上了一宿夜班,第二天还要继续上班,或者一个急救病人来了,需要马上做手术,这样就连休息的时间也没有了。在一个全国性医护人员调查中,当问到“平均每个工作日在单位的时间”时,仅5.8%的医生选择了“少于8小时”,工作8—12小时的人占77.8%,16.4%的人甚至超过12小时;此外,49.2%的人每隔4—5天就要上一个夜班,76.1%的人中午休息不超过半个小时;80%的人工作中顶多只有10分钟的时间休息。此外,参与调查的所有医生都曾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其中,18%的人曾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
3、生活压力:医生是一份高投入的行业,每个医学生在正式成为一名医生前,其本身和家庭都需要投入的金钱和时间都非常多。然而,在我国医生的收入跟付出不成正比。有调查显示75%的医生年薪低于4万元,16%的医生年薪在5万到6万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