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心脏病突发 如何第一时间自救

家庭医生在线 2011/9/22 17:01:03

  心脏病突发一般来势凶猛而且后果严重: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3秒钟之后,人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至20秒钟后,人会意识丧失;30至45秒钟后,瞳孔会散大;1分钟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

  由于心脏骤停,立刻失去知觉,人此时已处于临床死亡阶段。一般人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分钟至6分钟,如果在4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极为渺茫。如果过了这黄金时间,因心脏血管堵塞而突发心脏病的患者也必须在1小时内打通堵塞的动脉,才不致造成心肌的永久性伤害。因此,患者及照顾他们的人必须高度警觉,掌握抢救时间,及时送患者到医院治疗。

  心脏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有胸前压迫样疼痛并可能放射到双臂颈及下颌;心跳不规则、呼吸困难;焦虑恐惧;眩晕;恶心呕吐;大汗;口唇甲床苍白或紫绀;皮肤苍白青紫及意识丧失等。

  ${FDPageBreak}

  如果患者自身意识清醒,当突然出现胸部剧烈疼痛或憋闷时,马上调整体位,采取比较缓和的姿势,并保持安静。如果是抢救者实施救助,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采取急救措施。

  第一步,首先掌握“就地抢救”的原则,无论是在卫生间还是在其他地方,要让患者就地卧倒。然后用手摸病人的颈动脉,同时查看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停止。

心脏病突发  如何第一时间自救

  第二步:保持患者镇静、舒适,解开贴身衣扣。如果患者神志丧失,应把他摆成恢复性体位(支撑患者的头部,并让病人处于腹卧位,将靠近抢救者一侧的上臂及膝关节屈曲,轻轻将头部后仰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保持患者温暖。用凉的湿毛巾敷在病人前额上。千万不要摇晃病人或用冰水泼病人以试图弄醒他,不要让他进食或喝水。

心脏病突发  如何第一时间自救

  第三步: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及脉搏,如果呼吸、心跳还在,应让患者侧卧,头略后仰;如果呼吸、心跳停止了,应让患者正卧,救援者在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对患者交替进行心肺复苏术。

心脏病突发  如何第一时间自救

  第四步:有不少心脏病患者会随身自备急救药品,抢救者可在患者意识清楚时及时给患者服药。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服用硝酸甘油片时,要让患者舌下含服,并坐在沙发或靠背椅上,直立服药可能产生晕厥而跌倒。

  ${FDPageBreak}

  如果对患者的病情事先有所了解,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 心绞痛:

  这是冠心病患者易发生的急症,多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天气寒冷、吸烟过多时发生。发病时心前区呈压迫性或窒息性疼痛,胸部似被绳子捆紧样地难受,历时5~10分钟。一旦发作应立即停止任何活动,就地安静休息,并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在2~5分钟内即能奏效。若痛感持续10分钟不缓解时,要叫救护车。

  2. 急性心肌梗死:

  疼痛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在胸骨后或心前区,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同时有全身抽搐、意识模糊、呕吐、休克、有濒死感等。这时应让病人松解领口,保持半坐位或病人感到最舒服的体位,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有条件可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心肌梗死的范围扩大。

  如果剧烈疼痛持续,并放射到左腕、左手背部,脸色苍白,脉搏紊乱,是非常危险的。可以选择以下姿势中的某一种(以病人感到最舒服为准)保持着等候救护车到车。1)有桌子的话,可让病人伏在桌子,两手当枕,垫在头下。2)叠高被子,让病人背靠,让头部也倚在被子上。3)垫好枕头,让病人仰卧,并适度垫高脚跟。

  3.心力衰竭:

  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应让病人安静休息,半卧位,两足下垂,有条件可立即吸氧,不可随意给药。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4.心跳骤停:

  无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是生命处于最危急状态的人,是最需要紧急救助的。大脑需要大量的氧,呼吸和心跳停止后,大脑很快会缺氧,4分钟内将有一半的脑细胞受损;如果患者在疾病突发的4分钟内,能够得到有效的急救措施,复苏率在50%,这4分钟被称作挽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超过5分钟再施行心肺复苏,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可能救活,每耽误一分钟,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就会下降7%至10%,若超过10分钟则很少有复苏的希望。

(责编:李波祺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