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0.32元出厂价注射液卖到21.26元 利润超过65倍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11/11/22 10:52:52

  随着央视曝光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价格虚高2000%,中国公立医疗系统药物价格虚高的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在2011年末,始自2009年的新一轮深化医改第一阶段(2009~2011年)临近收官,在公众最为敏感的药品价格问题上,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倒逼”加价

  “不能说是哪个环节推高了药价, 它是被一层层加上去的。”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这个价格是从终端的医院,倒逼着涨上来的。”

  以央视曝光盐酸奈福泮注射液为例,规格为2毫升20毫克,出厂价在每支0.32元,中标价在18.49元,而医院零售价则达到21.26元,中间利润超6500%。高价中标之后,为了让北京的各大医院采购,大部分费用还要分摊给医院、医生、医药代表所谓的“返费”,也就是回扣。

  一个业内公认的数字是,保守估计,我国医院用药终端占据全国药品消费的八成以上——让更多品种进入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医院用药系统,成为每一家制药企业共同目标。

  按照我国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办法,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必须竞价采购,价格由当地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审定公布价格为中标价,是医院采购药品的最高限价,因此竞标价的制定成为影响药价的决定性因素。

  “在这个定价中,医药公司、医院、大夫各有一定的利益返‘点’,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点数都不同,在做投标价之前这些都要加进去算算清楚。”某医药代理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但事实上,这种药品生产企业向医院自下而上进贡打点的方式并非出于自愿。

  按照我国药品价格政策,二级甲等以上的公立医院必须按照中标价采购药品,购进药品后再加成15%卖给患者。

  “15%的固定加成率下,药品定价基数越高,15%加成后的医院药品收入就越丰厚。”前述医药代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几十万个品种选择,同一个品种的药可能就有上百种,对强势的医院来说,怎么选,价格是个太重要的因素。”他说。

  以央视调查中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为例,假设医院从大型批发公司采购,每支仅仅需要6角,按照药品加成政策加价15%,只能挣1角左右,但按照中标价11元采购,可以挣1.65元,是前者的18倍。

  “但医院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他们也是被逼无奈。”于明德指出,作为一项已经施行几十年的政策,“药品加成”实际上是一项对于医院补偿的财政手段——“因为国家对公立医院投入有限,没那么多钱给医院,所以允许医院自己通过卖药赚钱,而这直接导致了现在被大家深深诟病的以药养医。”

  而这一循环至此又开始新一轮的向下传递——“这样一来,代理商就不得不进高价药,高价卖,用回扣的形式把虚高的批发价收回来。他赚15%的合法利润,就有40%、50%、60%的回扣要回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恒鹏说。

  “因为医院在这个链条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如果不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在其他包括招标、流通环节梳理等细节问题上的纠缠都不会对全局有根本改变。”于明德强调。

  外资助推

  “其实更大的问题,在外资企业的药品价格上。”昨日,某第三方咨询公司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由于定价机制等问题,外资药厂的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更为严重。

  外资定价的“虚高”和“超国民待遇”也是医药行业的多年顽疾之一。

  数据显示,外资药不但有高价格,还占据着全国接近30%的市场,在一线城市的二三级医院占比更是接近70%,在诸如心血管治疗药等医院常用药中,外资药占比遥遥领先。

  2010年广受关注的一份“国家基本药物外资原研药单独定价与国产药品统一定价对照表”中,9个外资原研药价格平均比国产药品高出13倍,最高达23倍,价格最接近的也高出6倍多。

  资料显示,为鼓励企业进行药品研发,鼓励外企将更多创新药带入中国市场,2000年左右,原国家计委制定的政策给予创新药品种定价优惠,使原研药价格逐步脱离一般药品的价格体系。对于已过专利保护期的原研药品的价格,原国家计委在仿制药品成本基础上上浮30%~35%。

  这一高定价的药品背后,更是被放大的药品加成黑洞。

  “顺加15%的加成政策受益最大的是价格更高的进口合资药品,药品单价动辄上百,加成后医院获利更大。”昨天,该咨询人士向记者表示。

  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曾对外资单独定价的基本药物做过统计,选取的9个药品中,其单独定价价格远高于国内一般药物,平均高出1311%。其中施贵宝公司的卡托普利比国家统一指导价高出23倍。

  “在品质比较上,国内一些高质量的仿制药已经与原研药没有太多差异,甚至有的质量标准已经完全一致,但价格却有上百倍的差异,潜藏了更大的问题。”前述人士表示。

(责编:陈文颖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