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专题报道:
1、熊胆药用成分及其缺陷
中医认为眼睛是肝的开口、胆的精华,胆汁减少了,眼睛就会黯淡。根据以形补形的原则,中医认为吃胆就被认为能明目,能治眼病。胆吃起来极苦,还有点清凉,所以它的中药性味属于"苦、寒"。中医认为苦寒的东西都能降火,作为肝之外府的胆,吃了当然最能降"肝火"。所以所有动物的胆都被中医认为具有 "明目"、"清热(或清肝)"的功能,不管吃的是什么胆,不管是熊胆、猪胆、羊胆、牛胆,还是蛇胆、鱼胆,都应该差不多。《中药学》认为棕熊胆的功能最强,其中产于云南者称"云胆",品质最优;"夏秋季猎取为宜,迅速取出胆囊,干燥。去净胆囊皮膜,研细用"。但是为什么熊胆名声最响,被视为名贵药材,除了其难得之外,恐怕还是熊的勇敢形象引起的联想。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干燥胆囊,主含胆汁酸,其中有效成分为牛磺熊脱氧胆酸,约20%,水解生成牛磺酸及熊去氧胆酸,尚含有少量鹅去氧胆酸及胆酸,并含多种氨基酸、胆甾醇及胆汁色素。
药性:熊胆属中药中清热解毒药中的一种,其性寒,味苦,入肝、胆、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止痉,明目。
熊胆入药,主要应用于三大类疾病:
1、用于肝热/盛,热极生风所致的惊风、癫痫、抽搐等症。本品能清肝经邪热,制止痉挛。
2、用于肝热目赤肿痛、羞明或生翳障等证。本品有清泄肝热以明目退翳之效。可外用滴眼或内服。
3、用于疮疡肿痛及痔疮肿痛。本品能清热解毒以消痈肿,还可用于热毒雍结之咽喉肿痛。
不少人也对熊胆汁的来源安全性表示疑问。从事人工熊胆汁的研究人员表示,11%来自无管引流的熊胆样本受到脓液污染。他们认为就算天然熊胆再好,但毕竟是在熊身上钻了个洞,引流出来的。即便处理的再好,熊身上的伤口,也可能感染。不管是对熊,还是对用了熊胆粉的人,都不合适。
${FDPageBreak}
2、至少54种植物可发挥熊胆同样功效
熊胆为传统名贵药材,由于来源困难,一般的中医生很少开熊胆这味中药。其实,熊胆完全可以用更便宜有效的人工药品和更容易采集的草药来替代。中华国医医药协会香港地球仁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至少有54种草药具有与熊胆相似的功效,包括:常春藤、蒲公英、菊花、鼠尾草、大黄、夏枯草、 钩藤、菊花、蝉蜕、石决明、玳瑁等。这些草药作为熊胆替代品,既便宜又有效。2008年初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助理教授冯奕斌及其同事就开始进行熊胆的中草药替代品研究,他们发现:黄柏、黄连和黄芩三种中药同熊胆及熊胆中提取出的活性成分做了比较,发现这三种中药抑制肝癌细胞增生和扩散的功效都比熊胆理想。
${FDPageBreak}
3、熊胆成分完全可人工合成
在人工虎骨、牛黄、麝香都早已面世的今天,人工熊胆为何极少听闻,而相关的科研项目要走过跨世纪的漫长历程?是不是人工熊胆的工艺难度高?或者人工熊胆的功效,相去天然熊胆甚远?其实早在1983年,沈阳药学院就组织了全院骨干力量成立人工熊胆项目。
1989年12月,研究成果上报给当时负责药品审批的国家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并申请二期临床。1990年初,课题组就得到了二期临床试验的批件。审批结论称,“人工熊胆”在质量标准、长期毒性等方面均已符合药审要求,并认为该药较当时的日本类似产品更近似天然,而且全程由人工合成制备,相比人工引流熊胆粉不影响生态平衡。
在二期临床试验中,项目组在卫生部专家指导下,选取急性扁桃体炎和肝火亢盛型高血压两个病种,用人工熊胆进行临床试验观察。
数百例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还是肝火亢盛型高血压,人工熊胆与天然熊胆在疗效上没有显著差异,均能1比1等量替代。
2002年,美国的一项新的医学研究表明:胆酸可以穿透血脑屏障,可能有助于医治帕金森氏综合症、亨廷顿综合症以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但是研究者也特别强调,这种胆酸能够人工合成。早在1954年日本的化学家就已能用胆酸合成熊去氧胆酸,屠宰场废弃的猪胆、牛胆、羊胆都能用来做原料。国际上用的熊去氧胆酸药物大都是合成的。明尼苏达州大学的斯迪尔教授是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及其发展方面专家。他证实:脱氧熊胆酸完全可以人工合成,无需从动物身上获取,生产成本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