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病床上的吴清均和陈真是众多尿毒症患者中的幸运儿,他们于一周前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 冯亚涛 摄
6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大楼13楼同一间病房内,吴清均和陈真躺在病床上听着音乐讨论各自的病情,他们都是在一周前接受的肾脏移植手术,肾源来自同一个人,“器官配型成功,我们很幸运,但仍有很多像我们一样的病人等待着器官移植,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群体”,他们表示。
2012年3月8日,是第七个世界肾脏病日。四川省人民医院举行了倡议活动,希望让公众了解器官移植,投入到这项生命之爱的活动中来。
据了解,中国等待肾移植病人超过200万,每年有大量的新增尿毒症患者,2011年全国共进行肾移植5200例,限制肾移植广泛开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供体的严重短缺。目前中国器官捐献率仅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千分之一。
“公益的器官捐献(心跳死亡捐献),2011年全国还不到200个,而有几十万人在等着做器官移植手术,如果没有器官,他们可能就会在等待过程中死掉”,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杨洪吉表示。
吴清均和陈真虽然是众多尿毒症患者中的幸运儿,但他们也都经历了等待肾源的痛苦。“我等了四年多,在透析的四年当中,非常希望接到医院有肾源的电话,为了预防不测,我还提前和成都红十字会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如果我不在了,希望可以救活更多的人”,陈真说。
今年28岁的黄平于去年7月查出患有尿毒症,当时完全是晴天霹雳,害怕等不到肾源的家人决定进行“活体器官移植”,最终黄平的母亲和他配型成功,黄平说:“很难想象,如果母亲和我的配型不成功,我要等到什么时候,如果得病的人没有亲人呢?”
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邓绍平希望,通过更多的宣传来改变一些人的传统理念,大家都能具备捐献器官的意识。
据了解,现阶段中国大器官供体来源主要由两个方面,一是“活体器官移植”,但仅能在三代以内直系亲属间进行;二是 “心跳死亡”器官捐献(简称DCD),是一种生前愿意在死后捐献器官,在心脏死亡后以无偿捐献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给等待移植中濒临死亡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