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化害于利 造福于民——中医药专家谈中药毒性

转载 来源: 新华网 2012/4/17 9:17:06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近日发表报告,宣称在中国传统药材中发现“有毒物质”,其中包括有毒植物、过敏素和濒危动物的器官。

  《新西兰先驱报》引述默多克大学教授迈克·本斯的话说,中国人在制作药物时对这些植物进行了非常复杂的混合。其中一些中药含有麻黄和细辛,而细辛是带有剧毒的植物,过量使用会引发很强的副作用,但这些中药的包装和说明书上没有注明药物的毒性有多大。

  此前,国内也有报道指出,国际用单一成分判断中药有毒有欠科学,中药出口遭遇国外双重标准困境,然而,如何正确看待中药毒性问题,让人能够放心使用,记者16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周超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医药事业在国际上的发展多灾多难,主要原因是对中医药的不了解。

  “传统医药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2000多年的经验和积累,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以麻黄和细辛为例,中国使用这两种药历史悠久,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炮制、配伍等技术手段使其达到增效和解毒。”周超凡说。

  对有毒物质的驾驭,主要是用药的人是否能够正确使用,通过了解患者的病情后对症下药,做好配伍工作,再叮嘱患者需要注意哪些禁忌,如不可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周超凡说:“我从医50年来,使用麻黄和细辛入药的情况不计其数,并未出现任何问题。”

  对有毒物质的药材使用,周超凡举例说,他曾经接诊过一个患者,身体阳虚,心跳过缓,夜间心跳每分钟不到40次,一般西医使用心跳起搏器,但依靠进口费用昂贵,所以部分患者不想安装心跳起搏器。周超凡给病人开了一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服用1个月后提高了心率,病情明显改善,避免了安装心跳起搏器。

  “‘是药三分毒’,上面说的三种药材都含有有毒物质,而用药方式是掌握在人的手里,并非仅仅看药材本身,若用药方式对就能起到增效和解毒,错误使用,势必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伤。”周超凡说,“在使用有毒药物的时候,还应当权衡一下利弊得失,当利大于弊的时候用,反之则不用。”

  国家药典委员会专家钱忠直教授说,我国对中药是按药品管理的标准,其他一些国家是按照营养食品补充剂的标准管理,管理标准不同,这就难免出现错用现象,一旦出现问题,便会认为中药不好。“细辛确实含有有毒物质,但只分布在茎叶部位,根部并未检出含有有毒物质,我国国家药典规定,细辛只可使用地下部分。”钱忠直说。

  报道中提到的“但这些中药的包装和说明书上没有注明药物的毒性有多大”,周超凡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一般来讲中药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与西药相比要轻一些,少一点,但中药确实存在毒副作用,不能麻痹大意,应当引起警惕,厂家应当负责任地告诉公众有关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

  钱忠直说,在我国,药监部门在审批中成药的时候,都要求作有效化学成分和指标成分鉴定,主要成分必须报告出来,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做的,但老百姓对成分不一定了解。

(责编:果果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湿毒清胶囊是中药还是西药

医生建议:你好!湿毒清胶囊属于中药,是中药范畴中的中成药。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而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Q:喝中药对身体有害吗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有些中草药虽然毒性轻微,若使用剂量过大,则会产生严重毒副作用。在过量情况下,就会出现发热、呕吐、腹泻、惊厥、抽搐、肢体强直、皮肤青紫、瞳孔散大、脉弱而乱,甚至昏迷不醒等中毒现象。所以喝中药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而且要严格的遵守医嘱服药,不可过量或随意服药。

Q:中药有毒吗

中药有毒原因在医生近来一些中药注射剂和口服剂,由于多种原因而发生的临床问题,使一些人对中药产生了误解,甚至有人偏执地认为,吃中药对健康有害。这真是对中医中药天大的冤枉! 什么是中药呢?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保持药材物质自然完整性的前提下所运用的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处于理、法、方、药证据链的终端。单论其有效成分、单一提取物,则丧失了四气五味的特性,从根本上阻断了与寒热虚实证候病机相对应的逻辑关系,已经不是中药了。按照症状,按照西医的诊断用药,哪怕处方都是中药饮片,也不是中药。 严格说来,遵循辨证论治的逻辑方法,在证候病机性质判断可靠、立法处方吻合病机、保证药材道地的前提下,中药无毒无害。虽然中医临床有实而误补、虚而误攻的情况,但这不是中药的错误,也不是辨证论治本身的错误,而是临床医生思维不成熟、不合理导致的错误,是去伪存真、辨病性真假能力缺失的错误。  所谓的中药毒副作用,根本就是违背中医“随证治之”的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制宜原则,不讲寒热虚实的病机对应性,不讲个体生命的适应性造成的结果。  中药有毒,聚毒药以供医事;中药无毒,扣病机而拯困厄,有毒无毒,全在临床辨证论治的病机可靠性和生命真实性。  中医中药不是从实验室走出来的,是在千百年的生命疾病实践中形成的,千百年的生命历程,中医从逻辑方法上,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生命疾病的规范法则,通过多环节的调控,实现了无毒化、无害化。第一,对应证候病机和病机性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方药的性质及其君臣佐使的组方法度,与病人的病机相吻合。证候病机发生变化,方药相应变化。药虽有毒,但毒攻其病,不伤其身,“有故无殒”,“得病则病受”。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违背“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  第二,根据药物的归经和升降浮沉特性,使方药适至病所;药量的轻重,吻合证候病机寒热虚实的程度,适其大小,避免轻而无效、重而伤人的弊端,即古人所谓的“中的”。 第三,根据相须、相使、相恶、相杀、相畏、相反等药物相互作用的理论,在实际配方中运用相应药物兼制其毒性和偏性,实现减毒增效。  第四,要求道地药材,强调炮制药品。道地药材,来自生命实践,现在临床普遍运用的药材,都有临床实践基础。用实验室分析方法检验出来的“道地”药材,目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道地药材,如关木通。 第五,服药因人、因病、因药制宜,胃气弱则不能猛浪大量,胃气虽强亦须顾护,虎狼之品以服药反应为标准,平和之剂也不能急切过量,每次服“半升”还是“一升”,“须臾”再服还是“止后服”,必须以病人的证候病机及服药反应为依据,不能机械照搬书面理论或别人的经验。  个体生命疾病的证候病机,存在与生命时空的整体关联性。生命与药性的四气五味,方剂的温清补泻在自然状态下的逻辑关系,经历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在生命自然、时空联系动态变化的前提条件下,形成了运用中药的临床规范——“适”,形成了中药配伍的七情理论及君臣佐使原则。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