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公布了各地公安机关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侦破的10起打击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江苏制假售假犯罪团伙用狐狸、水貂、老鼠肉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冒充羊肉销售至苏、沪等地农贸市场。
对此,上海市食安办副主任顾振华表示,目前,市食安办已经与公安部进行联系,将根据公安部提供的相关线索,联合公安、工商、质监等多个监管部门,进一步调查“假羊肉”具体销往上海哪些市场,以及具体的销售数量。
根据公安部网站5月2日发布的消息称:2013年2月,在公安部统一协调下,江苏无锡公安机关出动200余名警力,在无锡、上海两地统一行动,打掉一特大制售假羊肉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63名,捣毁黑窝点50余处,现场查扣制假原料、成品半成品10余吨。
经查,2009年以来,犯罪嫌疑人卫某从山东购入狐狸、水貂、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添加明胶、胭脂红、硝盐等冒充羊肉销售至苏、沪等地农贸市场,案值1000余万元。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指出,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可能携带大量细菌和病毒,也可能存在过敏源,不能作为人类的食用肉类。
至于为何会拿狐狸肉、水貂肉这类稀少珍贵的肉制品冒充价值次之的羊肉,厉教授分析,山东存在部分狐狸和水貂养殖场,养殖场主取其皮毛可制成大衣销售,是一笔很客观的收入,但除去皮毛,剩余的肉类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可能因此通过非法途径流入市场。
问题“羊肉卷”检验分两部分
■通过DNA检测,查明“羊肉”中有无其它动物肉类,确定是否掺假
■对“羊肉”进行理化指标及添加剂检测,确定其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上海调查以鼠肉制成“假羊肉”流向和数量
市食安办表示,此前公安部或其他监管部门并未向上海食安办通报上海市场有相关假羊肉的情况,获知此消息后,食安办已经积极和公安部联系,了解假羊肉具体在上海的销售渠道和已销售的数量,再作进一步的处置。
靠羊油膻味以假乱真
像这样“挂羊头卖其它肉”的勾当不止一例,近日有市民举报,周浦万达广场的某豆捞火锅店涉嫌销售原料不明的“掺假羊肉”,这批“掺假羊肉”来自漕宝路上的鑫品南北干货批发市场。
前日下午,市工商局闵行分局联合食安办、公安等部门,对鑫品批发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在一名为“牧联国际冻品”的商户仓库内发现大量产品标称为“雨轩斋”的“新西兰羔羊肉卷”,然而这批产品却没有任何生产日期和配料表。根据现场找到的票据,仅今年3月,该商户就从山东阳信采购了11吨这样的 “羊肉卷”。另一份出货单显示,这些可疑产品流入了傣妹、小肥羊、谭火锅、品尚豆捞、澳门豆捞等知名火锅店。
在业内人士看来,“掺假羊肉”早已是公开的秘密。鑫品批发市场某商户透露,最近风声紧,很多批发商都不敢卖“混合肉卷”了,这种“混合肉卷”成本价只是纯羊肉卷售价的一半甚至不到两成,最差的一斤只要7元左右,多用鸭肉混合羊尾油制成,“贵一些的有羊肉,便宜的根本没有,用其它肉,靠羊油膻味来以假乱真”。据悉,做工差一点的“掺假羊肉”脂肪和瘦肉有明显分层,一烫容易分离,但做工好的事先经过搅拌再压制成型,脂肪和瘦肉分层不明显,难辨真伪。
“混合肉”有欺诈之嫌
“混合肉卷”到底能不能卖?记者昨天登录“阿里巴巴”,搜索“混合羊肉卷”,跳出20多家厂商正在销售类似产品,批发价格普遍在每斤10到20元左右,这些厂商都公布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的编号。记者从质监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国并没有明令禁止产销 “混合肉”,只要原料和成品经检验检疫合格,并在标签标识中明确告知消费者其原料和配料,那么这种产品并未被禁止。
“尽管可以产销,但‘混合肉卷’如隐瞒原料、配料,借其它身份混上餐桌,就涉嫌欺诈消费者;如原料未经检验检疫,或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违法添加物质,更是涉及食品安全的大事。”市食安办副主任顾振华表示,检查人员已对可疑“羊肉卷”进行取样,由食安办牵头组织权威检测机构对样品进行检验。据悉,检验将分两部分同时进行,一部分是通过DNA检测技术,查明“羊肉”中有无其它动物肉类,确定是否掺假;另一部分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羊肉”进行部分理化指标及添加剂成分的检测,从而确定这批肉制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DNA鉴定难弄清掺假比例
在许多消费者看来,“混合肉卷”匪夷所思,如果不靠先进的DNA鉴定技术,这“羊肉”里卖的什么药,很难弄清楚。然而记者了解到,即使是DNA鉴定技术也难弄清“掺假羊肉”里的非羊肉成分所占比例是多少。
市质检院的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本市质监、食药监部门下属的实验室都具备一定的肉类DNA鉴定技术,可鉴定的肉类包括牛、猪、羊、鸡、鸭等常见肉类,但仅能定性,不能定量,即只能鉴定“掺假羊肉”里掺了哪些肉类,却不能分析出哪种肉占了多少比例,这将对后期监管部门判定违法厂商的责任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