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油掺假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资料图)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多年以来,有关"香油掺假"的报道一再见诸报端。最新有报道引用业内人士的话说,现在市场上一半的散装香油存在问题,农贸市场和饭店是重灾区。而这一情况的持续,已经影响到了国内芝麻的种植,整个产业链出现危机。
香油掺假已是“公开的秘密”
现在在网上可查到的有关"香油掺假"的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原本一斤纯芝麻油成本至少在18元之上,但大量流入餐馆和农贸市场的所谓"芝麻油",售价有的甚至低到9、10元钱。记者暗访河南某蔬菜批发市场时,有商户告诉记者,香油掺假早已是行业里“公开的秘密”。一些便宜的芝麻油大部分是用香精、色拉油勾兑出来的。还有业内人士透露,所谓现场磨制的小磨坊,实际上早已将掺好的油注入桶内,而出现在超市里的石磨,其实只能磨制芝麻酱,根本没法现场磨制香油。
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说,掺杂掺假的香油可能影响人体的消化、呼吸系统,还会引起腹泻、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而"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规律更是已经在影响整个芝麻种植行业。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用最廉价的办法炮制"芝麻油",其成本可以控制在每斤4块钱左右,稍有规模的作坊,年利润可以达到六七十万元。所以就有了这么一句顺口溜:“市场丢给掺假的,芝麻扔给做饼的,往外没有出口的,回头没有种地的。”
“我们的结论是,市场中恐怕有一半的芝麻油是有问题的,有的掺了其他油但没标明确,有的则完全和芝麻没关系。”河南某知名品牌代理商称,他们曾在2012年进行过一定范围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伪芝麻油和假芝麻油在市场中的份额,仍在不断提升。
假香油制作“秘籍”:廉价菜油加色素
“就算你亲眼看着,现场磨制,他照样可以掺假。”掺假者称,假香油的成本可以低到4元/斤。陕西三原县拥有全国唯一的香油产业园,当地40多个注册香油企业集中在方圆两公里内。
“散的,可以给你做到10块钱,要包装就稍微高一点,拿得多咱们再商量。”4月18日上午,陕西三原县的生意人向记者报出远低于超市的价格。随后,这位生意人为记者引荐了一位香油产业园老板,也给出了相同的报价,但在记者提出想要看下生产情况时,二人婉拒并笑称:“十块钱的香油你不知道咋生产?”在三原县,记者尝试以采购者、外地代理的身份来到多家企业门外,希望能够进到生产车间查看,但小企业几乎一律拒绝,只有一家大企业带记者进入了厂区。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那些大门紧闭的企业即使在工商、质检前来时,也不会轻易打开大门。
那些以廉价抢占市场的香油因何能够如此廉价,他们都有着怎样的制作秘籍?这一问题对于曾经的掺假者刘永山和郭建平而言,根本算不上秘密。
“冬天掺菜色拉油,夏天掺豆色拉油,掺豆色拉油的时候最好先熬一下,这样就不会凝结了。”刘永山十几年前从一个小磨坊做起,之后做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小作坊,他说自己的掺法算得上是最常见的,而更多人则用更为廉价的四级玉米油加香精、色素制作,和芝麻毫无关系。
事实上,玉米油、豆油、棉油、浓香菜油均可以和香油勾兑。而刘永山的经验是,香油的比例如果能够达到50%以上,且前期炒芝麻的时候稍微焦一些,那么在色相、味觉方面均可以不再添加香精和色素。郭建平还告诉记者,所谓现场磨制的小磨坊,实际上早已将掺好的油注入桶内,你盯着看根本发现不了问题,而出现在超市里的石磨,其实只能磨制芝麻酱,根本没法现场磨制香油。
“假油”屡禁不绝因查处不力
屡禁不止的原因就是利润就是钱,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改变一下这种现状呢?近年来,芝麻收购价一直没有大幅提升,农民的种植热情也在下降。有数据显示,我国作为世界四大芝麻产地,近年来进口量正以10%逐年递增。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食品安全切不可单单看成一个简单的制假售假问题,它要侵害我们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机体,我觉得我们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知法。”
由于检测与监管上的难度,问题芝麻油较少被查处,即使查处,也难以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对此,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食品专家周应恒建议,国家应该严格规定销售者注明相应油品的成分含量。
“标明是调和油这个问题没有,但是我们如果卖的调和油说成芝麻油,只要是无害的话不能说是食品安全问题,这是商家的诚信问题。事实上唯一可能的是通过商家商标和品牌来区分它的质量,要求商家注明里面的含量,那它如果是有欺诈行为,就可以来处理。”周应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