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基层医院多科室面临人才荒

家庭医生在线 2013/5/23 13:40:53

以江苏盐城为例,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断层”情况非常普遍。有的乡镇卫生院长期就三四个医生维持日常工作;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很多是工勤人员在值守药剂工作;个别卫生院一个人就维持着影像、心电、检验等多个医技科室的工作。调查显示,江苏盐城有近一半的乡镇卫生院近三年未引进1名大中专毕业生。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说了多年,大城市的大医院依然人满为患,在乡镇医院、社区卫生院看病本应廉价又快捷,却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五六年前,大家形容基层卫生人才都说‘青黄不接’,现在更是到了‘后继无人’的程度。”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疾控中心主任沈进进,近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基层卫生人才“断层”,一方面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低、待遇差,留不住人,另一方面是受人事制度、编制等制约,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

编制少、待遇低,造成基层卫生人才难以为继

中国青年报:现在人们有病都愿意往大医院跑,基层医院患者日益减少,医生也越来越少,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您觉得,是基层医院条件差导致患者减少,还是因为患者减少导致基层医院条件变差?该从哪儿入手改变这一现状?

沈进进:应该说是互为因果。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高了,对健康的要求高了,自然追求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另一方面,基层医疗设备条件差,医生水平低,自然得不到群众信赖。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治理,补偿政策、投入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都需要改进。我个人认为,在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的同时,要对老百姓加强引导,使他们信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才是根本。

医改方案将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五项重点改革之一大力推进。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队伍存在诸多问题,人才“断层”现象依然严重,严重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中国青年报:基层卫生机构“人才荒”的现实有多严重?

沈进进:据我了解,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都存在人才“断层”的情况,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以江苏盐城为例,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断层”情况非常普遍。有的乡镇卫生院长期就三四个医生维持日常工作;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很多是工勤人员在值守药剂工作;个别卫生院一个人就维持着影像、心电、检验等多个医技科室的工作。调查显示,江苏盐城有近一半的乡镇卫生院近三年未引进1名大中专毕业生。

村级卫生人员情况更不容乐观。在盐城市村卫生所,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只占总数的36.94%,其余均为注册乡村医生。村医老化严重,一半左右的乡村医生年龄在45岁以上,如果他们离开卫生室,许多村将没有村医为村民提供服务了。

中国青年报:人才“断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沈进进: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很多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眼高手低,加上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等原因,不愿意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二是由于受招人政策、编制等制约,很多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按照相关政策,追求高层次人才,造成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错位。

待遇不好肯定是留不住人的重要因素。尽管乡镇卫生院实行了绩效工资,但目前仍然低于同地区公办教师的绩效工资水平,工作压力却很大。因此,许多毕业生宁愿到民营医院打工,也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即使去乡镇卫生院,也是为了享受政策,拿到编制以后,再想办法调出去。据了解,部分医学毕业生为了留在城里,不惜选择牺牲专业理想,从事药品代理、医疗器械推销等相关行业,甚至从事与医学一点儿都不沾边的职业,而且获得了比从医更好的报酬,被推为典范,引发其他毕业生的效仿,加剧了人才流失。

用人单位的用人机制也对人才引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有事业单位的招聘权都在人事部门,有时候他们不了解单位的实际需求,制订的招聘政策不切实际。比如,盐城某县二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招聘条件是:本科(985和211工程学校)以上学历,年龄35周岁以下,本地户籍。这三个条件就使得很多人才被拒之门外。

实际上,基层卫生院缺人,但空的编制并不多。以前是卫生院自谋出路,编制人数上也没有严格规定。现在国家根据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人口、规模等核定编制,由于退出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缺失,一些非专业人员推也推不走,编制空不出来。而且我了解到,有些县里面,即使是有空编也不让你进来。因为,多招一个人就多负担一个人的工资。有些地方对编制卡得很死,比如空编10人只能招两三个,或者今年干脆就不让进。

中国青年报:基层卫生院现在最缺哪方面的医生?

沈进进:妇产、五官、儿科、中医、检验、影像等专业人员都奇缺,有的卫生院这些工作已经无法运转。基层预防保健专业人员也极为匮乏。大、中专院校的公共卫生专业已停止招生10多年了,而本科的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由于多种原因基层根本招不来。这就导致乡镇卫生院要么使用非卫技人员从事预防保健工作,要么大量抽调村医,人员素质不高,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

医学教育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面向基层、面向实际的方向,进一步加剧了基层卫生人才短缺

中国青年报:医疗卫生领域这种供需矛盾与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有关吗?

沈进进:有一定关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而现在医学院校培养的是相对高端人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长期以来是以中专毕业生为主。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量扩招了本科类医学生,高、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却没有得到同等的重视,医学教育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面向基层、面向实际的方向,进一步加剧了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紧缺的状况。

因此,应尽快改变目前这种人员培养体制,加快三年制大专、五年制高职医学教育的招生规模和培养力度,为基层快速输送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员。

中国青年报:有人建议,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医学毕业生先在基层工作几年,之后大医院可优先录取。您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

沈进进:我认为这样的政策只能缓解表面问题。因为基层卫生人才本来就留不住,好不容易培养了几年的人才,又要送去大医院工作。我不赞成这样的政策。相反,我倒是支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在大医院工作了几年的医生向基层流动。如果能实现大医院下派一名学科带头人带起小医院的一个学科发展,那是最好了。

中国青年报:有建议说,建立医生流动机制,省市三甲医院、部队医院和地方的县医院建立对口的支援机制。您认为这能否有效缓解基层人才缺乏问题?

沈进进:建议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形式意义往往大于实际意义。因为大医院的医生主观上并不愿意到低级别医院长时间工作,相关激励机制还不完善。大医院人满为患,哪能再安排顶用的人员去支持基层呢?而且大医院也没有这个动力。

我认为在这一对口支援机制中,让低级别医院的医生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倒是促进基层卫生人才技术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解决基层卫生人才匮乏问题,当下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怎样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境?

沈进进:从眼下来说,应该留住在职的医生,高薪返聘一些城里的退休医生,加紧定向培养一批适合基层的毕业生。从长远来看,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政策措施进行引导。一方面,改善基层条件,增加基层投入,让医学生到基层能使得上劲;另一方面,切实增加优秀毕业生的报酬,设立特岗津贴,鼓励本科生到基层去。要注重人才培养,关键是解决其职业上升空间、上升渠道的问题。

另外,医学院校可以增加定向委培的力度,特别是增加基层医疗单位所在地的生源培养,有利于人才在当地扎根服务。目前已有一些地方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如江苏省2009年采用“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协议就业”方式,为基层定向免费培养护士、药剂师等农村卫生人才,非常值得借鉴。

相关阅读:

2012年医学毕业生平均薪酬最低 医生不再是青年理想职业选择

今年会有多少高考学生报考医学专业?恐怕形势不会太乐观。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副校长熊思东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曾表示,“现在一流的高中生都不愿报考医学院校,医学生的第一志愿率非常低,只有50%。”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夏景林也指出,目前在我国不少地方,学生报考医学院的热情在下降,优秀学生不愿学医、从医,甚至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学医。一项对上海医学院学生开展的“职业认同度”调查显示,有1/4的学生认为学医辛苦、从医更辛苦,认为“今后的路不太好走”。

青年为什么不愿意学医?有人归结为,医生这个职业投入多、回报低、压力大、风险高。医学人才成长相对较慢,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积累,一般在40岁以后才成熟,在别的行业,可能早就有所成就。夏景林认为,年轻人如果就此畏惧学医,不得不说与年轻人的价值取向有关,太急功近利。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育德说,医生曾经是很多家长眼中有前途的职业,在一些国家现在依然如此:有经验的医生,收入会高于教授,在社会上也极受尊重。但在国内,医生的工作负担很重,风险也很高。全国医院的门诊量已从2005年的40亿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62亿人次;住院人次也从2005年的7100多万,猛增至2011年的1.52亿。可医生的增长却远低于这个速度。由于门诊量绝大部分都由主治或住院医师承担,年轻医生的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医学毕业生薪酬低也是不争的事实。近日在广东省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医学类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最低,仅为2394元/月。在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中,医学类毕业生排名倒数第三,就业率92.64%。

就业起薪低不仅困扰着本科医学毕业生,也是医学硕士甚至博士心中的痛。在去年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八年制医学生论坛上,针对13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显示,在已落实工作的毕业生中,28%的人起薪点少于3000元,49%的人起薪点为3000~5000元,起薪点为5000~7000元的人占18%,只有1%的人起薪点超过9000元。

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是导致医学生想转行的重要原因。2012年,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红漫针对北京市医学院校本科生所作的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有信心、愿意从事临床医学的医学生只有一半,2010年为56.9%。

不少医学生埋头苦读5年甚至8年,却找了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由于医学生所学知识的专业程度较高,很多人转行后都不同程度地荒废了所学。据教育部的数据,中央本级财政给医学教育生的人均拨款逐年提高,2008年从7100元提高到1.15万元,2011年达1.4万元。大量医学生转行无疑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基层医疗人才十分缺乏。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孙晓阳在4月27日召开的“中国公立医院改革高层论坛”上指出,以江苏苏北地区为例,基层医疗机构大专以上文凭的医生占比都非常小,更不要说硕士和博士了。医疗卫生系统最优秀的人才、最好的条件全部集中在大中医院,就好比婚礼上倒香槟酒一样,上层满了才会向下面走。“一般的三级甲等医院设几十个高级职称是很平常的事情。三级甲等医院的主任医生去管床,只能管七八张床位,如果把他们放到二级医院,去管一两个病区都绰绰有余。”

如何引导人才流向基层医院,让医学毕业生不再只盯着大医院,无疑是国家政策应该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陈育德指出,我国应该尝试建立医学人才赴基层就业的流动机制。国家可以落实优惠政策,提高基层待遇,改善工作环境。而学校要根据学生关注的焦点,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附属三级医院设置培训基地,作为向基层输出卫生人才的出口,并定期为基层工作的学生提供培训机会;提供适当物质奖励,同时要提高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认知能力,避免因认识误区而放弃,造成医学人才浪费。

对于年轻的医学生来说,医生是个越做越升值的职业,与其计较偏低的起薪,转行荒废所学,何不把眼光放长远,投身基层?更何况,在基层医院的收入并不一定就低——针对13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在三级乙等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收入明显高于在三级甲等医院就业的毕业生。

(责编:贝贝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