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日前公布的一起被破获的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中,“掺假羊肉”的原料涉及狐狸、水貂、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引发舆论哗然。经查,由公安机关破获的特大制售假羊肉案件涉及的问题动物肉制品已流入上海等大城市的农贸市场。假羊肉不但让消费者恐慌,多家餐饮企业生意大受该事件影响。同时,有餐饮企业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部门应该及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并完善监管体系。
包头:假羊肉让消费者恐慌
假羊肉风波发端于南方,其影响却快速扩散至北方各地,并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产生不小的影响。包头市民张女士前段时间从拉手网团了一张四人餐火锅券,这几天相约朋友一起去吃。她开玩笑地对记者说:“幸好涮的是牛肉不是羊肉,要不然心理上还是感觉不舒服。”
记者了解到,假羊肉事件带给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恐慌心理导致部分消费者对羊肉特色食品产生抵制。其中,涮羊肉火锅受影响较大,生意出现明显下滑。记者近日在友谊大街一家火锅店看到,中午十二点过后餐厅内还有很多空位。前台服务人员告诉记者,最近上座率不高,生意不如以前火了。“当然,这可能和天气热进入淡季也有关系。”她补充道。
记者了解到,由于小尾羊、草原牧歌旗下数百家连锁店遍布全国,在外地的分店受影响程度更甚。由此看来,假羊肉风波对我市火锅企业短期内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不容小觑。
北京:多家火锅店受影响
被曝光于本月初的掺假羊肉事件正在持续发酵,不仅羊肉生产企业生意大受影响,并且下游的火锅店等餐饮企业的生意也遭遇重挫。在北京立水桥附近的一家火锅店里,店长王先生告诉记者,自从月初媒体曝光掺假羊肉事件之后,尽管没有消息说有假羊肉流入北京市场,但该火锅店的生意冷清转变非常明显。
“以前我们这个店20个服务员,用餐高峰期间忙得不可开交,现在用餐高峰期间我们的服务员还有时间相互说笑一番。”王先生表示,火锅店的翻台率也有明显下降。进店的客人吃羊肉的明显减少,而消费其他菜品的人数则有所增加。
5月20日晚上7点,用餐晚高峰时间,记者走访了之前常去的北京北五环外的三家知名连锁品牌火锅店,尽管没有详细的数据统计,但记者能明显感觉到相比以前这几家店面的客流量有所减少。同时,在店内巡视一番发现吃羊肉的顾客并不多。
对于市场上流出假羊肉的事件,近日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协会火锅专委会主任汤庆顺表明态度:“斥责个别唯利是图的不法商人的违法行为对餐饮服务业造成的严重不良影响,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商品流通市场的监管力度。”
重拾消费信心需完善监管
事实上,假羊肉事件伤害的不仅仅是羊肉上下游的企业,而伤害更多的是消费者的信心。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让消费者心寒不已,而此次爆出的假羊肉事件无疑又为国内的食品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消费者信心的重建恐怕尚需一定时日。业内告诉本报记者,想要恢复消费者信心,最重要的就是监管体系的完善。
“媒体曝光的厂家都是黑窝点。在羊肉行业里的正规厂家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5月21日,内蒙古小尾羊牧业科技公司副总裁许会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饭馆本身就是小本经营,其提供的食材质量也就无法得到全面的保证。同时,监管部门的人力物力也与目前餐饮行业发展不匹配,让不法商贩和黑加工窝点有机可乘。
许会斌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羊肉作为国人日常食用的肉类,其市场需求量很大,但目前中国的羊肉产能相对有限,消费者在餐饮渠道中更多的是希望得到价廉物美的产品,这种消费心理也让不法商贩和无良的餐饮企业有了可乘之机。由于养殖成本的原因,羊肉零售价格高出猪肉3-4倍以上,使用猪肉或其他肉冒充羊肉可以获得很高利润,高利润驱使许多不法商贩从事假羊肉生产与销售。
而根据公开报道,一些业内人士称,羊肉“生意难做”并非这一两天的事,以次充好、掺假等现象长期存在。
“最关键的是,高利润驱动、监管配套还不够、以及违法成本较低是导致羊肉以次充好、甚至掺假等现象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小尾羊公司副总许会斌对本报记者表示,要想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国内监管部门需要和企业联合,提高羊肉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从零散的个人养殖转型为个人养殖统一管理的模式,有能力的企业要抓住生产源头将有养殖经验的人集中到一起扩大规模形成农场式的管理,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从小尾羊推行的全产业链模式实践的经验来看,企业从选择羊的养殖品种到最终上消费者餐桌,全程具有统一管理可追溯性,这种模式可杜绝假羊肉的出现。
“监管部门还可以对羊肉准入企业进行编码,全程监控所有供销环节。”许会斌表示,此外,监管部门还可以向消费者长期宣传羊肉知识,并且搭建一个质量查询的透明化平台,让消费者利用各种手段对产品进行查询。
对于餐饮企业如何防范假羊肉流入的问题,许会斌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餐饮企业来说,要逐步减少人为因素,更多使用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对采购源头进行原料严格控制,并选择那些大型正规的羊肉生产企业作为自身的原料供应渠道。
延伸阅读
内蒙古彻查假羊肉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联合质监、卫生、食药等六部门对我区肉产品进行了集中检查,发现个别地区存在鸭肉羊脂混合肉制品冒充名牌羊肉的违法行为。
从5月20日开始,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内蒙古自产肉及肉制品、外省产地产品进行了检查,致病性微生物、农兽药残留、重金属、DNA基因鉴别等项目成为重点抽查对象。
在检查过程中,阿拉善盟工商局封存标志不规范的牛羊猪肉制品88公斤,在现场查封未经检验检疫的牛羊肉和鸭肉羊脂混合肉制品624公斤,发现冒充“苏尼镇特右旗富东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羊肉制品3.5公斤及大量相关包装袋,以及冒充“山东聊城鲁西清真肉联厂阿盟加工点”生产的盒装牛肉6公斤。同时,执法人员要求抽检不合格的1个批次熟肉制品下架停售,并接受行政处罚。
乌海市海南区工商部门执法人员与药监部门执法人员联合行动,在海南区西桌子山水泥厂居民区的出租房内查获一无证无照的假冒羊肉加工点,大量鸭肉堆积在地上,未来得及加工,执法人员在现场缴获大量用鸭肉加工好的“羊肉卷”和原料,以及用于生产加工用的羊肉切片机、封口包装机各1台,冰柜5台,箱式送货车1台及大量假冒“草原兴发”羊肉卷的商标标志和泡沫餐盒。目前,此案已移交海南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进行立案查处。